Copyright © 2023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 Offic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各地高校师生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改革新要求,聚力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人民网推出《践行改革新使命 谱写建设教育强国新篇章——高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专访》,围绕高等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邀请书记、校长畅谈学习体会。 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我们首先做好‘德’字文章,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大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打造新时代中大特色思政‘金课’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近日,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 全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使命?学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生创造力如何培养?结合中山大学近年来的办学经验与探索,朱孔军进行了深入解读。
创立于1924年的中山大学,刚刚度过自己的100岁生日。 作为华南学术重镇,中大近年来在人才培养上动作频频:开设若干二次遴选交叉学科专业、跨学科微专业,全校2500门左右的专业课实现跨院系开放共享;所有院系均开设本研贯通课……此外,学校还研究建设全校性核心通识课程,并从校级层面推进人工智能、逻辑与写作三门课程。 2025年,中大宣布将进一步扩招,内地本科生招生规模由原来的7730人增至7845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对此表示,新增的招生计划主要聚焦于新兴交叉学科、国家紧缺学科以及双学士学位等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推动重点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围绕学科布局、人才培养等问题,南方周末记者最近专访高松。 01“做有气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问” 南方周末:中大自建校之初就是综合类大学,其人文社科的建设水平始终排在全国前列,中大还在2024年年底召开文科发展大会。你如何看待当下社会上出现的“文科无用论”观点? 高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新的起点上,希望中山大学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世纪中大,山高水长。新百年新起点,中山大学将如何把使命化作担当,把目标变成行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听他描绘新征程上中山大学的发展蓝图,讲述新时代的中大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新的起点上,希望中山大学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世纪中大,山高水长。新百年新起点,中山大学将如何把使命化作担当,把目标变成行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听他描绘新征程上中山大学的发展蓝图,讲述新时代的中大故事。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广东省行业协会商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和改革转型发展,促进协会商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其更精准高效地服务于广东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大局。省委社会工作部和中山大学以“部校共建”的方式共同成立粤商协会改革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 2025年2月14日上午,研究院成立仪式在东莞举行。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崔建军、副部长许典辉、二处处长吴金卫,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帆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李善民教授、管理学院院长张俊生教授等领导为研究院揭牌。 崔建军部长和王帆副书记向三个“在一起”的观察点合作单位授牌。
1月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国家版本馆联合主办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2024年度发布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发布了《导向·标准·示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理论分析报告》。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2024年度发布系列活动在国家版本馆举行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吴承学教授的“中国古代文体学”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原创学术理论,成为文学类唯一入选的原创性理论。 一、层层遴选脱颖而出 时光淬炼方见真章
校内系统 OA系统 合同管理系统 预算管理系统 科研管理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