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培育 | 我校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推介——著作论文奖二等奖(论文类)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名单,我校在本次评选中共有20项成果获奖,含著作论文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以及青年成果奖1项。为展现学者风采,彰显学术水平,中大人文社科特设“成果培育”栏目。本期将为您推介著作论文奖二等奖成果(论文类)。
01
成果名称:《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变迁及其解释框架》
发表信息:《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
作 者:余成普
奖项类别:社会学二等奖
成果简介:
20世纪早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农村居民深受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类疾病的困扰;在一系列干预措施的实施下,农村传染病的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下降,至今保持在低流行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慢性病的患病率快速上升,慢性病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背景与个案呈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生命历程的研究视角下,结合医学人类学对生物—社会文化整体性的强调,提出了慢性病的社会类型学,将慢性病分为过度损耗类慢性病和过量摄取类慢性病。
本文发表后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2期转载,英文版在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1年第3期刊出。
02
成果名称:《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印度茶叶在西藏的销售及其影响》
发表信息:《民族研究》,2021年第3期
作 者:刘志扬
奖项类别:民族学与文化学二等奖
成果简介:
历史上,销往青藏高原的茶叶主要产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雅安等地。19世纪中叶,英国在印度阿萨姆地区种植茶叶成功,由此开始了向西藏倾销茶叶的企图。辛亥革命后,川边茶在西藏的销售大幅下降。当时,国内各界普遍认为,印度茶叶凭借交通便利和廉价的价格优势,挤占了西藏茶叶市场份额,成为导致川边茶销售不畅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大量新的历史文献资料和档案资料的挖掘和整理,本文提出了新的观点:由于中国方面的强烈抵制,以及藏族长期形成的对川边茶口味的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印茶并未在西藏形成大规模销售之势,英国殖民者向西藏倾销印茶的企图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随着云南到印度之间海路的开通和海运价格的优势,滇茶填补了川边茶在西藏的缺额。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印茶销藏的既有认识进行了反思。依据详实的中英文历史文献资料和档案材料,改变了学者们惯常认为的,19世纪中叶起印度茶叶向西藏倾销,是导致川边茶在西藏销售萎缩的观点。
03
成果名称:Under the Microscope: An Experimental Look at Board Transparency and Director Monitoring Behavior
发表信息: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8年第4期
全部作者:李炜文,Ryan Krause,秦昕,张俊生,朱沆,林珊珊,徐月华
奖项类别:管理学二等奖
成果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在上市公司董事在董事会投票后,将每一位董事的投票记录公开的国家。这一规定出台背后的假设是:一旦董事投票记录公开,董事们将会更为积极地履行自身职责。本文的研究提出“董事双重劳动力市场”概念,并通过情景实验研究发现部分独立董事更为关注是否会被寻求消极董事的公司所聘任,公开董事会投票记录反而会使得他们变得消极应对,极少投下反对或者弃权票。这一研究发现该项制度规定在部分情况下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开展公司治理和战略领导研究,为战略管理研究引入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我们的研究解决了代理理论与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的理论分歧,为公司治理文献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此外,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独立董事的行为决策研究。
引用本文的学者包括战略管理知名学者,Academy of Management和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前主席Michael Hitt 教授、战略管理领域顶级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的前主编 Edward Zajac 教授等人,表明该论文对当前战略管理领域具有引领性和创新性,能够启发后续研究对中国独特情景的关注。此外,本文研究结果也引起国内部分上市公司的注意,对于改善公司的治理质量具有实践指导作用。
04
成果名称:The Short-lived Benefits of Abusive Supervisory Behavior for Actors: An Investigation of Recovery and Work Engagement
发表信息: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8年第5期
全部作者:秦昕,黄鸣鹏,Russell E. Johnson,胡琼晶,鞠冬
奖项类别:管理学二等奖
成果简介:
根据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发现了苛责管理行为对领导者自身即时的积极影响,为理解苛责管理行为在组织中广泛存在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具体地,该研究发现苛责管理行为能够提高领导者的恢复水平,进而对其工作投入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有趣的是,这些积极影响是短暂的,因为在更长的时间(一周或更长)后,苛责管理行为与领导者的恢复水平和工作投入呈负相关。
本文揭示了苛责管理行为对领导者即时和长期的不同影响,进而提出了资源保存的时间窗理论,创新性地拓展了苛责管理和资源保存理论。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即使对员工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苛责管理行为在组织中仍然广泛存在。
由于在理论上取得重要突破,该论文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8年年度成果,整个管理科学学部共2项。该论文也荣获WOS高被引论文、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管理咨询中,实践效果颇受好评。
05
成果名称:Managing Appointment-Based Services in the Presence of Walk-in Customers
发表信息:Management Science,总66期,2020年第2期
全部作者:王杉,Nan Liu,万国华
奖项类别:管理学二等奖
成果简介:
本成果针对随机到达的无预约患者,建立了一个创新的预约调度模型,该模型用于决策每个时间段内的预约号数目,旨在最小化患者等候、医生加班以及资源浪费。本成果对模型进行了严谨的数学分析,设计了快速有效的求解算法,并基于实践应用提出了关键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本成果深入研究了无预约就诊行为,契合我国医疗实践需求;通过论证所构建模型的数学性质及其特殊结构,实现了对预约调度理论的创新。本成果中的创新建模与优化方法,同样可以为其他领域的优化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本成果得到了管理学领域和公共卫生与医疗管理领域大量高质量的引用,并在管理学领域的多项国际论文竞赛中获得优胜。本文中的模型与算法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应用,提升了该医院的门诊运营绩效。
06
成果名称:Examining the Multiple Impact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CO₂ Emissions in China: A Panel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
发表信息: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总103期,2019年第5期
全部作者:王少剑,曾经元,刘小平
奖项类别:交叉学科二等奖
成果简介:
本文面向中国城市节能减排的需求,利用STIRPAT理论指标体系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综合评估了中国城市不同部门技术进步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更精细揭示了技术进步影响的具体部门差异与分位数变化。发现技术进步的影响因排放者水平而异;重工业和轻工业技术进步对CO2排放产生正向影响,而建筑业和服务业技术进步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基于实证研究,为中国城市多部门碳减排提出了更精准的部门绿色转型与减排政策建议,并针对工业部门的反弹效应,强调部门政策的灵活性。
本文对中国城市降碳减污提供了科学依据,自发表以来得到学界高度认可,WOS数据库被引用172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基于本文研究撰写的咨询报告被中央办公厅和广东省社科联采纳,2篇决策建议刊登在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