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培育 | 我校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推介(三)
在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共有84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30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获奖数均列各申报单位之首。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省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为展现最新的优秀研究成果,鼓励追求高水平学术品味,近期“成果推介”栏目将陆续展播本届一等奖作品。
01

成果名称:
管辖权边界的流动:国家、专业与医生分工体系
发表信息:《社会学研究》,2021年第5期
第一作者:余成普
成果类型:论文
成果简介:
在大规模医疗援助中,大量专长不一的医生在危机情境下应对共同的疾病,这打破了医生管辖权的既有边界。基于抗疫一线援助医生的口述资料,论文将援助行动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危机情境与管辖权的边界都处于变动之中,每一方对另一方来说都构成了一种重要的外部推动力。其中,国家权力在重塑管辖权边界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尽管医生管辖权的边界不断地流动,但维持边界的力量(尤其是专业权力)并没有消失,这显示了管辖权边界的韧性。这项研究同时提醒我们,在内部分工意义上,现代医院的医生不可能有完全的管辖权,在疾病错综复杂和生命至上的前提下,每一次医疗活动都体现出有差序、有合作的景象。
管辖权理论经常应用于常态下稳定的职业关系研究,疫情中大规模医疗救援及其医生分工,为讨论职业管辖权边界的固化和流动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职业管辖权的生态学视角,不能局限于职业之间的互动联系,而应该把外在环境的变动纳入到职业生态关系的考量之中。同时,本论文也为危机情境中的职业管辖权的分配提供了分析框架,并总结了大规模医疗援助的部分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写的《2021年社会学学科研究发展报告》中将该文作为医学社会学和医学人类学的年度代表作。
02

成果名称: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基于非线性网络关联的研究
发表信息:《经济研究》,2020年第1期
第一作者:杨子晖
其他作者:陈里璇、陈雨恬
成果类型:论文
成果简介:
本文将最新发展的前沿网络分析方法与非线性因果检验方法结合起来,构建“全球金融市场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关联网络,对全球19个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与系统性风险传染关系展开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危机期间风险传染更加明显,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风险传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股票市场是风险的源头,对外汇和EPU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境外金融市场会对中国大陆金融市场产生显著的风险传染,中国香港金融市场则容易遭受外部冲击。
此外,美国资本市场会对全球造成明显的风险冲击,全球EPU(尤其美国EPU)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EPU深入研究金融风险跨境、跨市场传染的动态演变关系,为我国建立早期风险预警系统,健全风险处理机制,化解输入性风险冲击提供新的决策思路。
本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6期转载。截止2024年8月19日,本文在中国知网被引量达382次,下载量达18423次。
03

成果名称:
泛化与偏见:算法推荐与健康知识环境的构建研究——以今日头条为例
发表信息:《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第9期
第一作者:聂静虹
其他作者:宋甲子
成果类型:论文
成果简介:
新闻客户端是我国民众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学界对算法推荐所塑造的健康知识环境关注度较低。该研究以今日头条为例,采用深度访谈方法,依托健康信息管理的相关知识来评价算法相关性效果,以此揭示算法的可见性。
研究发现,算法的相关性存在偏见,其塑造的可见性使公众遭遇双重威胁。一是来自不可见性的威胁,用户需最大化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健康信息,与算法所标榜的自动化相矛盾。低可见性的健康信息或加剧数字鸿沟,健康信息被泛化难以满足个性化健康需求。二是来自可见性的威胁,未重视 “个性算力”,难以回避癌症信息,且可见的健康信息因可信度偏低而误导公众。这是由于控制可见性的商业集团追逐注意力经济,忽视个体差异化造成的。
作为国内首篇探讨推荐算法对健康知识环境构建影响的论文,所使用的算法可见性分析框架已成为学界研究算法影响的代表性框架。同时,该研究对现象本身的反思为治理提供了思路,对我国规制引导技术向善起到重要作用。
04

成果名称:
转换与运用:本事批评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表信息:《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第一作者:张均
成果类型:论文
成果简介:
本文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新华文摘》2021年第8期全文转载。文章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古典化”“史学化”实践,不仅需要“以古为师”,更需要对古典方法予以有效的创造性转换。作为古典考据学重要方法之一的本事批评,在现当代文学领域具有引人瞩目的应用前景和理论空间。
对古典本事批评的现代转换,要在人物原型、事件原型与情境原型及其改写过程的史料考订上做足功夫,更要对从本事向故事演变过程中发生支配作用的故事策略、叙述机制等内在逻辑进行深入分析。
藉此叙事学和文化研究的双重眼光,古典本事批评就可能被激活,被转换为“考”“释”并举、史料与阐释有机融合的新型研究方法,并能够被较广泛地运用于现当代文学作品甚至作家分析之中。虽然这种现代的本事研究也存在对象与方法层面的客观局限,但它对现当代文学文化与叙事价值的深度分析,对现当代文学研究传统的调整与重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探索价值。
05

成果名称:
相对贫困与治理的长效机制:从理论到政策
发表信息:《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6期
第一作者:李棉管
其他作者:岳经纶
成果类型:论文
成果简介:
该文以“社会视角的百年沉浮”为线索梳理了贫困研究的学术史,归纳出相对贫困研究的双向运动趋势,在学理层面上将相对贫困划分为“低线相对贫困”和“高线相对贫困”两种类型。结合我国脱贫攻坚胜利收官的历史背景,建构了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系统化政策矩阵。
在学术上,该文关于相对贫困实质内核的提炼、双向运动趋势的归纳和相对贫困类型学的建构具有推进意义;在实践上,该文为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以后的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政策参考。
该文自发表以来获得了130余次的学术引用,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