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前沿讲坛 | “焦虑社会及其根源”

发布人:qiuyx36

4月23日晚上,“中山大学医学人文前沿讲坛”第二讲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善衡堂举行。本期讲坛以“焦虑社会及其根源”为主题,特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社会学系王天夫教授主讲。本次活动由中山大学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处主办,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协办。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伟教授出席活动,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副院长、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余成普教授主持讲坛。

 

“中山大学医学人文前沿讲坛”第二讲

 

首先,余成普教授对王天夫教授应邀主讲“医学人文前沿讲坛”第二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焦虑作为个体的一种情绪反应一直都存在。但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过载和社会竞争的加剧,焦虑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他希望这次的讲座能进一步让大家了解焦虑及焦虑产生的根源,从而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面对和接纳这种情绪。

 

余成普教授主持讲座

 

本次讲坛中,王天夫教授“什么是焦虑”“现代社会中焦虑的起源”“焦虑时代的社会行为”三个维度向我们详细阐释了焦虑的内涵、来源以及焦虑如何影响个体与社会行为。

 

讲坛现场座无虚席

 

01 什么是焦虑?

在讲坛开篇,王天夫教授便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当前社会的焦虑图谱。容貌焦虑、年龄焦虑、学业焦虑、死亡焦虑等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关于“什么是焦虑”?王天夫教授解释道,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就像动物在受到外界威胁时会产生恐惧情绪,表现出“木僵”“逃跑”或“战斗”等应激反应;人类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则通常表现为焦虑,这种情绪是由大脑特定神经区域激活生存回路所引发的不安感受,是一种警觉机制,属于本能反应的一部分。焦虑常常伴随着痛苦与憋屈,占据着人们大量的注意力,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来挣脱当前的状态。

 

王天夫教授主讲

 

王天夫教授进一步强调,焦虑不仅仅是无意识的生物反应,也是一种有意识的策略行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焦虑逐渐从本能反应转变为更多的社会性情绪。社会情境的变迁、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等因素,都会影响焦虑的表现和程度。

 

02 现代社会中焦虑的起源

王天夫教授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焦虑的起源。通过对现代理性主义、科层制、优绩主义的探讨,他阐明了这些结构如何加剧个人的焦虑感。在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个人不断被要求达成明确的目标和标准,从而在工作与生活中承受巨大的压力。

王天夫教授还介绍了风险社会的概念,强调现代社会的风险不仅源于自然威胁,还包括科技带来的新型风险,这些风险的蔓延跨越了国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整体的焦虑感。他表示,现代社会的加速变化和高度不确定性使得焦虑成为普遍现象。

 

03 焦虑时代的社会行为

王天夫教授强调,在现代社会,焦虑深刻影响着个体的社会行为。焦虑不仅仅是心理层面的反应,它还引发了身体压力,激活了个体的应激系统,影响着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现。

 

讲坛现场

 

王天夫教授强调,焦虑时代的社会行为表现为不同群体的应对方式。一方面,许多人趋向寻求外部帮助,如心理咨询师、学业管家、留学顾问等职业应运而生,专门帮助个体应对焦虑,尤其是在学业、职业及个人生活中的压力;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焦虑行为也呈现出社会等级化的特点。成功被视为社会地位的象征,失败则使个体在社会中遭遇更多困难和排斥。这种焦虑的放大机制使得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焦虑感,进一步推动了对成功的过度追求。

 

04 焦虑社会的来临

王天夫教授总结道,如果说数字网络社会将整个社会置于虚拟的“理性铁笼”之中,而身处其中的人们,普遍经历的心灵体验就是焦虑。在现代化进程中,焦虑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情绪反应,当今社会无疑已经步入了焦虑社会。

 

讲坛现场,师生们与主讲嘉宾对焦虑的根源、医生的职业焦虑体验、未来社会科学在情绪、情感方面研究展望等进行了讨论。王天夫教授强调,在数字社会与智能社会中,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的众多活动已经或者即将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或者是部分替代。未来社会学更应关注智能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能够影响智能的心灵活动。

 

本次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师生们纷纷表示,王天夫教授深刻的理解、细致的分享极具感染力,也对大家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赠送纪念品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