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启动共建
为进一步夯实广东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实施成果,持续为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赋能并提供高质量的培育平台,推动高校对国家战略的服务从书斋走到一线,促进哲学社会科学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实践教育研究,9月11日上午,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共建启动会暨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百人典型班开班式在我校举行。校党委书记朱孔军、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书记冉波、腾讯公司副总裁唐毅斌等出席活动。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公司、中山大学有关部门的领导嘉宾,以及来自全省各地市的100名兴乡青年典型共同参与见证。本次活动由谢湜副校长主持。
朱孔军在致辞中表示,中山大学始终致力于加强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厚植青年学子家国情怀。本次共建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是中山大学与团省委、腾讯公司一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助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努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实践教育研究,助力构建扎根中国大地的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他希望,未来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能被打造成为传承乡土文化的“联结纽带”、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课堂”、助力乡村发展的“智库引擎”,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贡献应有的力量。
唐毅斌谈到,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经过近两年的深耕与沉淀,已取得丰硕成果。启动共建兴乡青年实践教育研究中心,是在现有成果基础上的再次赋能和加劲。他表示,腾讯将一如既往地发挥技术赋能与平台资源优势,用数字化工具与产品能力等持续帮助兴乡青年打通实践堵点。唐毅斌还提到,腾讯与中大长期以来保持着紧密联系,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常态化深度合作,他期待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
冉波表示,此次共建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正是希望把最优质的智力资源、最新的数字技术,与广东乡村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提供一个真正“有用、能用、好用”的兴乡支持平台。共青团组织要做好牵线人、陪跑者,让大家在兴乡路上能够少跑些弯路,多一些资源和帮助。他还围绕“青年如何在乡村站稳脚步、实现价值”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要让乡村成为实现梦想的土壤,而不只是奉献的诗和远方;二是保持“空杯”心态,在实践中持续迭代自己的能力;三是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既要理想主义,也要活得现实。

启动共建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
会上举行了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的共建启动。朱孔军、冉波、唐毅斌共同为中心首批智库专家颁发聘书。

颁发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首批智库专家聘书
十位首批受聘的专家来自乡村振兴研究等多个领域,有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域领军人物、资深媒体人、乡村文旅运营专家等。专家的加盟将为中心构建起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术与产业协同”的高水平智力支持体系,并从战略咨询、技术赋能等多个维度,为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提供坚实支撑,为广大青年深入乡村、服务乡村保驾护航。

吴重庆教授《从“以城带乡”到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专题讲座现场
启动会后还举办了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百人典型班开班第一讲,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吴重庆教授带来题为《从“以城带乡”到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专题讲座,现场学员积极互动,反响热烈。
据了解,2023年底以来,团省委主导实施“青年兴乡培育计划”,构建“万名兴乡火种、千名兴乡创客、百名兴乡典型”的进阶式育人模式,取得了累累硕果。他们用智慧、技术和青春活力,重塑着岭南乡村的气质与面貌,切实为广东“百千万工程”夯实了人才基础。
成立于2004年的华南农村研究中心是我校重要的实践育人阵地。中心立足华南,辐射全国,聚焦“三农问题”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以农村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农村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为时间线开展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启动“家乡田野”等实践项目活动,引领中大学子“走向田野”“面向实践”“面对生活”。去年开始,学校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成立乡村振兴联合研究院,希望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协调文理医工农等科研力量,共同围绕乡村的建设规划、社会治理、文旅康养等方向开展跨学科研究。未来,学校也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乡村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积极回应国家战略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召唤,助力构建扎根中国大地的实践育人体系。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