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培育 | 我校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推介(一)
在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共有84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30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获奖数均列各申报单位之首。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省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为展现最新的优秀研究成果,鼓励追求高水平学术品味,近期“成果推介”栏目将陆续展播本届一等奖作品。
01

成果名称:
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初表达——《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释读
出版信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
第一作者:黄学胜
成果类型:著作
成果简介:
该著在吸收学界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马克思的重要文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了细致的思想史解读和文本解读,认为《手稿》中初步提出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成果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作者认为,《手稿》首次实现了对三大思想资源即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和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整合;不仅提出了后期《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理论主题,提前展示了后期著作中的理论逻辑,还表达了最初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哲学基地上超越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也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该著有助于解答学界在《手稿》定位问题上的长期争论,对于坚持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以及深化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历程及其理论创造亦有积极价值。此外,该著还专题讨论了马克思与赫斯、恩格斯、各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关系,系列成果发表于相关权威和重要期刊,引起了学界较多关注。
02
成果名称:
冯达文文集
出版信息:河北教育出版社,2020年10月
第一作者:冯达文
成果类型:著作
成果简介:
八卷本《冯达文文集》,是冯达文先生四十多年来哲学探寻之路的第一次结集,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哲学问题既广博且精微的理论探索。其中,前4卷《早期中国哲学略论》《宋明新儒学略论》《中国古典哲学略述》《道家哲学略述》,实质上是中国哲学史的通论性著述;第8卷《中国哲学入门》是对中国哲学史深入浅出的介绍;第5-7卷《情理之间》《无有之际》《学思之路》收入作者对有关儒学、道家、岭南思想等主题的研究。本《文集》在内容上涵盖儒、释、道三家,同时涉及哲学、宗教与文化三个维度,体现了作者对于“逻辑清晰”与“价值证取”的双重诉求,在理性与信仰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本《文集》体现了作者对现代性及现代学术的深切反思,对中国文化乃至人类命运的真切关注,对人之为人的哲学追问。其中,作者对汉唐宇宙论、道家哲学、宋明理学五系说,情本论和事本论等的研究尤其独具特色,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
03
成果名称:
《陈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出版信息:中华书局,2021年8月
第一责任者:景蜀慧
其他参与者:周文俊、李丹婕、黄一明、王晓真、唐星、洪绵绵、汪舒桐
成果类型:著作
成果简介:
《陈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是在新时代学术条件和学术积累下,对我国古籍整理标志性成果的推陈出新与完善提高,为学界和读者提供了反映当代学术水准、点校更为精审的正史文献范本。《陈书》修订本在充分的版本调查基础上,重新选定校勘底本,并深入发掘了早期刻本对于正确理解史文、还原史书原貌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版本价值;在尊重原点校本成果的前提下,运用科学校勘方法,遵从现代古籍整理规范,对原点校本作修订完善;修订工作将审慎细致的文献校勘和严谨精深的专业研究有机结合,通过精读文本、深入史境,广泛参考各早期刊本及他书书证,充分收集和吸收清代以降尤其是点校本《陈书》出版以来学术界的校勘与研究成果,由此形成文本准确、校勘精良、体例统一、标点合理的古籍整理本。
04

成果名称:
杜凤治日记
出版信息: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
第一责任者:邱捷
成果类型:著作
成果简介:
《杜凤治日记》(1—10册)是晚清州县官杜凤治日记手稿的点注本。杜凤治于1866—1880年在广东广宁、南海、罗定等地任州县官,写下约370万字的日记,细致、具体地记录了自己公务、交往、见闻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点注本以《清代稿钞本》收录的《望凫行馆宦粤日记》影印本为底本,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日记手稿原件进行核对、校勘、补充,整理成简体字横排本,并加以注释。日记具有很高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为研究晚清州县行政和司法、晚清官员生活以及晚清广东社会、政治等问题提供了大量生动、可信的新资料。该日记手稿篇幅巨大、字迹难认,长期以来学界关注者多,利用者少,整理、注释难度很大,整理点注后才便于学术界利用,出版后已被多种论著引用。该日记点注是一项难度大、水平高的古籍整理成果,可为整理古籍手稿提供有益经验。《杜凤治日记》点注本出版后在社会上也引起广泛关注,出版后两年间加印了两次,作为一部册数较多、价格较高的古籍,这种情况不可多见。
05

成果名称:
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社会效应研究
出版信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月
第一作者:曾燕
其他作者:陈正轩、陈思恪、何其佳、蒋凌波、卢文杰、林元靖、王齐豫、肖淇泳、曾宇滢
成果类型:著作
成果简介:
《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社会效应研究》旨在探究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首先,该书给出数字经济的具体定义,并对数字经济发展历程、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该书进一步建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对我国和各省(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可视化评价。然后,该书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因素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接着,该书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三个角度入手,从全球与我国两个层面探究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和发展趋势。最后,该书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进行分析,并结合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议。该书是数字经济领域的较早的系统性成果,较早明晰了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发展路径,为数字经济的早期实践探索提供指南,为数字经济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践基础。该书被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起草组采纳为重要参考书,至今已两次印刷,曾进入京东中国经济新品榜单前10和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热卖榜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