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语音与言语处理实验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大湾区语言研究专家座谈会顺利举行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 发布人:杨红彬 发布日期:2024-12-27

为进一步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扎实推动大湾区语言文化发展与语言技术智能化的实施,11月27日上午,大湾区语音与言语处理实验研究基地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六号A136正式揭牌。

 

 

揭牌仪式由大湾区语音与言语处理实验研究基地主任、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杨蓓教授主持,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党委书记郑哲、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冯荣花、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何婉冰、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张维佳、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部主任陈利峰、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副教授闫凯、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贞杰及其他港珠澳高校相关专家学者、实验研究基地成员一同出席揭牌仪式。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何婉冰副处长在揭牌仪式上致辞。她表示,大湾区作为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其语言文化的繁荣与语言技术的现代化、智能化,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大湾区语音与言语处理实验研究基地集实验室与科研基地为一体,聚焦双语双方言研究、二语和多语研究、语言与技术研究等领域,是中文系(珠海)实现的第一个厅局级科研平台的突破,也是中山大学扎实推进大湾区语言文化发展与语言技术智能化实施的关键一步。

 

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冯荣花副主席在致辞中表示,珠海市社科联作为珠海市委市政府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始终坚持助力高校人文社科事业繁荣发展,助推高校建设学术创新高地。大湾区语音与言语处理实验研究基地的成立,正是为了充分发挥校地共建优势,瞄准国家语言文化发展和语言技术现代化、智能化的迫切需求,立足湾区、面向全国,努力总结推介大湾区语言文化发展的“广东经验”“广东典型”,为国家语言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力依据,为湾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张维佳教授致辞。他指出,大湾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当代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言事实,人工智能技术的纵深发展与现代化的实验场地及设备又为当下的语言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相信大湾区语音与言语处理实验研究基地的成立能够进一步助力新时代语言研究从田野走进实验室,从实验室走进社会。

 

在揭牌仪式后召开的大湾区语言研究专家座谈会上,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杨蓓教授、金大一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张维佳教授、郭承禹讲师,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闫凯副教授、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阮君宇博士后等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基于人工智能的语义语用与情感情绪处理、语言景观、大湾区语言发展预测、病理语言学等课题开展了圆桌交流座谈,多位与会学者也积极发言,交流了各自的见解与看法。

 

 

大湾区语音与言语处理实验研究基地的揭牌,标志着大湾区在语言研究与技术智能化融合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次揭牌仪式与专家座谈不仅汇聚了来自港珠澳三地高校的智慧力量,更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语言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未来,基地将秉持开放合作、创新引领的理念,持续深化语言研究,促进技术转化应用,为推动大湾区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书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