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 持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学习,推动文科事业取得更大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处党支部开展十二月组织生活

稿件来源:中大人文社科 发布人:杨红彬

12月31日上午,人文社会科学处党支部全体党员同志在中山楼408会议室开展十二月党支部组织生活。党支部书记陈诗诗同志主持会议,支部全体党员参会,群众列席会议。

 

 

会上,陈诗诗同志结合刚刚召开的中山大学文科发展大会主要精神,带领全体党员同志进一步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她谈到,在中大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总书记亲致贺信,对新起点上学校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待和要求,为学校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陈诗诗同志强调,作为学校文科科研管理服务部门,我们要围绕学校的办学使命,扎根中国,面向未来,激活文科发展的新动能。结合文科发展大会精神,她谈到,接下来的工作应聚焦以下方面:第一,通过强化理论引领服务国之大者,加强和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阐释和宣传。第二,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研究,加强相关成果的应用转化,如智库成果的转化等。第三,加强思政理论教育和思政实践教育平台的建设,注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第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例如乡村振兴领域,通过加强有组织科研,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方面体现中大作为。第五,促进国际人文交流与中外文明互鉴,提升中大文科的国际影响力,拓宽国际交流合作网络,优化顶层设计,探索构建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孵化体制等。

 

何琬冰同志带领大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何琬冰同志首先对会议及“马工程”的背景作了介绍。11月29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20年来,工程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实际工作,何琬冰同志谈到几点体会:第一,“马工程”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未来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各相关学科力量开展研究阐释。第二,应拓宽思政课建设的思路,如文化产业创新、名人采访访谈、口述史和重要历史事件的阐释解读等,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更易于接受的形式,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第三,加强对“三报一刊”的决策咨询成果的推动工作,理顺工作体制机制,鼓励更多学科专业领域的教师投稿,丰富研究成果。

 

侯越同志带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12月1日,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文章强调:“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这为我们指明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方法。侯越分享到,守正,即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创新,即在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推动理论的拓展与升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和贯彻守正创新的基本方法,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认识,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这需要我们更深刻地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

 

蔡珊珊同志带领大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贺信精神。她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站在中华文明永续传承、世界文明繁荣共生的高度,深刻阐释了加强文化交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重大问题。贺信强调希望专家学者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高校作为文科研究传承的重要阵地,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与责任。蔡珊珊同志分享到,在刚刚召开的文科发展大会上,高松校长指出,要“夯实基础学科战略地位,锚定重大基础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支持基础学科在加强人才培养厚度、参与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上有新作为。支持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冷门绝学’学科发展”。落到文科处的具体工作实践上,她认为,一是推动古典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二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与人才培养;三是助力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

 

在交流环节,参会的全体人员纷纷表示,要持续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贯彻落实文科发展大会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学校文科事业取得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