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建设 | 以数字人文赋能文化强国建设,打造新文科建设“样板” ——中山大学数字人文联合研究院成立大会举行
12月27日,中山大学数字人文联合研究院成立大会(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在南校园怀士堂举行。成立该联合研究院是中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有力举措。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翰敏,校党委书记朱孔军,校长、中山大学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院长高松,中山大学乡村振兴联合研究院院长、历史学系教授陈春声,副校长、数字人文联合研究院院长谢湜,北京高占祥文化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山大学中文系83级校友陈松南,广州汇才信息广告发展有限公司、广州九九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山大学中文系89级校友郭文兰等出席会议。会议由谢湜副校长主持。

朱孔军书记首先致辞,对各位领导、来宾和专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中山大学刚刚度过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这是学校奋进新百年新征程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学校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始终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导向,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发展,在数字治理、数字经济、数字文旅、古籍文献资源数字化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成立数字人文联合研究院,正是学校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他对联合研究院后续发展提出几点期望:一是要打造学术高地,推动数字人文研究再上新台阶;二是要培育创新人才,助力“新文科”建设;三是要立足国家需求,服务社会发展,早日打造成为具有鲜明中大特色的新文科建设“样板”。
李宜航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今天再次相聚怀士堂,共同见证学校数字人文联合研究院揭牌成立,不仅是中山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立足自身优势、矢志在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勇挑大梁的精彩映照。他还指出,当前省社科联正在奋力打造更具活力、更具向心力、更具赋能能力的一流社科联,期待未来将自身所能与中山大学所需高效贯通起来,突出以社科重点实验室、联合研究院、社科研究基地为支撑,加快构建一个多轴心、强黏性、无壁垒的创新生态系统,让科技为人文赋能,也让人文为科技赋值,形成更多引领潮流的全新范式,助推中山大学“三大体系”建设实现新飞跃,更好为中山大学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战略支撑。
会上,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张伟宣读联合研究院成立文件。朱孔军书记、高松校长、陈春声教授、李宜航书记、郭文兰校友、谢湜副校长、林耿教授、王蕾副馆长共同为联合研究院揭牌。高松校长为谢湜副校长颁发中山大学数字人文联合研究院院长聘书。谢湜副校长为联合研究院执行院长林耿教授,副院长于薇教授、林建浩教授、张洋教授颁发聘书。

(从左往右依次为谢湜副校长、郭文兰校友、李宜航书记、朱孔军书记、高松校长、陈春声教授、林耿教授、王蕾副馆长)


(从左往右依次为:林建浩教授、于薇教授、谢湜副校长、林耿教授、张洋教授)
随后,谢湜副校长以《探索学科交叉深领域 共创数字人文新空间》为题作专题报告。他指出,建设数字人文联合研究院承载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新使命,也是适应人文交叉学科前沿发展的新要求,更是开辟教育数字化建设新赛道的应有之义。我校多学科优势以及雄厚的人文、数字化领域研究支撑,为联合研究院的设立打下了良好基础,联合研究院依托的校级研究平台和众多首席专家,也为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交流创造了条件。
未来,联合研究院将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在开展国际化研究,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数字人文与人类文化传承、数字人文与社会经济发展、数字人文的科学技术支撑三个领域开展研究,围绕推进学科前沿交叉融合、服务“新文科”人才培养、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激活科研机构创新动能等方面开展建设。
谢湜副校长还介绍了数字人文技术在学校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应用,并表示通过技术应用和科研创新,大学能在社会服务和教育、科普数字化保护保存和文化传承、智慧化传播和创新表达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他希望中山大学数字人文联合研究院能真正面向未来教育,服务湾区科创,参与到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也相信联合研究院一定可以与大家携手共进,开创美好的数字人文新未来,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中大力量。


颁发鸣谢证书
为支持中山大学数字人文联合研究院建设,中文系89级校友郭文兰捐资1000万元设立中山大学数字人文联合研究院建设基金,支持联合研究院开展包括前沿技术研发、信息数字化处理、科研设备购置、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实践教学及创新竞赛组织、交叉学科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空间平台等方面建设。在与会人员的见证下,捐赠人郭文兰校友向中山大学数字人文联合研究院递交捐赠支票牌,谢湜副校长向捐赠人郭文兰校友颁发鸣谢证书。
在主题报告环节,数字人文联合研究院副院长于薇教授、林建浩教授、张洋教授,数字人文实验室主任王蕾研究馆员分别围绕时空深处的数字人文、中山大学经济学科AI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大湾区数字人文战略高地、激活学科交融新动能等方面介绍了数字人文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山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充分体现了学者们对新文科建设与研究范式创新等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陈春声教授作会议总结。他表示,数字人文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它或许不会成为一个学科或专业长期存在,但会作为一种研究方式的转型,最终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成立数字人文联合研究院,就要把数字人文的手段运用到传统研究中,深入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现新学术问题,形成新研究范式,激活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新动能,产出更多独树一帜的原创性成果。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还有来自中山大学相关学部、职能部门、院系、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和专家、媒体代表等近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