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大 山高水长”学术科研育人系列活动:“中法合作对话的历史与未来”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稿件来源:中大人文社科 发布人:杨红彬

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中山大学百年华诞,2024年11月26日,由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外国语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主办,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国语言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国际翻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承办的“中法合作对话的历史与未来”圆桌论坛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校友之家举行。论坛特邀巴黎三大文学语言学与教育学院Fabrice Barthélémy教授、阿尔多瓦大学原副校长Stephen Reginald Rowley教授、里昂中法学院Lin Jian-sheng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法语系主任David Bel副教授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多名师生参会。

 

 

圆桌论坛的第一部分主题为“中法语言与教育交流的双向奔赴”,由外国语学院徐翌茹教授主持。来自巴黎三大文学语言学与教育学院的Fabrice Barthélémy教授作了主题为对外法语教学与国际中文教学的机遇与挑战对比研究的主旨发言。Fabrice Barthélémy教授表示,尽管比较研究在对外法语教育领域已逐渐获得关注,但仍属边缘研究领域。历史上,语言比较研究常伴随偏见和等级化倾向,应采用工具化与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分析,以避免刻板印象。今后研究应可围绕三个目标开展:明确差异、精准定义研究对象、借鉴有效实践以改善教学方法。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国语言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前主任蒲志鸿教授就人工智能发展对外语教育所带来的挑战进行了主旨发言。蒲志鸿教授指出,外语教育从业者应当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挑战,在谨慎对待人工智能翻译对外语学术写作产生的影响的同时,也要积极拥抱科技变革,将人工智能融入外语教学之中,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辅助教学,对外语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智能化分析,并进行相应的资源推荐,为学生的口语锻炼与书面写作提供更便捷的练习渠道。

 

华南师范大学法语系主任David Bel副教授作了主题为法语国家与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写作与发表研究的主旨发言,他重点讨论了法语科学的现状与法语使用者在发布学术成果时所遭遇的困难。在讨论中,David Bel副教授描绘了法语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轨迹,指出国际大学排名对学术研究的压力以及商业出版商对学术资源的控制,并对如何突破法语科学研究发展提出建议。

 

参会者对于主旨发言进行了圆桌讨论,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赵新吉乐图讲师从多元文化与语言的角度阐释了跨文化交际的诸多挑战,外国语学院外籍教师Guillaume Cramer、Morgan Halas等就主旨发言进行了点评。

 

 

圆桌论坛的第二部分主题为“中法大学研究之传承与启发”,由国际翻译学院缪君副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古名飞副教授与外国语学院周春悦助理教授联合主持。首先,缪君副教授与软件工程学院党委蓝澍德副书记进行了共同演讲,梳理了清末留学海外求学足迹与方式,挖掘了赴法留学的历史背景及其关键节点。由李石曾所倡导的“勤工俭学运动”,不仅激发了广大青年赴法求学的热潮,更是鼓舞了彼时中国知识分子对理想的追求。在这场运动的旗帜之下,1920年“北京中法大学”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1921年“里昂中法大学”的建立,进一步巩固了中法教育合作的桥梁,培养出一批批蜚声中外的优秀人才。

 

在这段中法教育交流的历史长卷中,广东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资金支持、学员派遣,还是行政支撑,广东与“里昂中法大学”之间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作为先驱的广东留法学子,肩负着中国现代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历史使命。他们归国后的奋斗历程,尤其是在中山大学任职期间的卓越贡献,写就了一段辉煌壮阔的学术篇章。

 

来自里昂中法学院的Lin Jian-sheng教授带领着我们重温了“中法大学”创校的峥嵘岁月,穿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中国建设的时期。这座中法友谊的丰碑,见证了两国携手共进的辉煌,更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新时代里,中法学院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致力于将法国的优渥教育资源用于培育中国的高级人才,广泛接纳来自中国大陆的莘莘学子,助力更多华夏学子赴法国里昂展开双边交流学习。

 

阿尔多瓦大学原副校长Stephen Reginald Rowley教授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中、英、法高校教育的独特之处。从师生间的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与集体主义倾向等角度出发,勾勒出各国高校教育体系的鲜明特质,并展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如何影响教学理念与学术氛围。基于中山大学与阿尔多瓦大学多年来的师生交流成果,Rowley教授进一步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合作对于提升高校办学水平至关重要。他呼吁,不同文化背景的高校应积极拓展交流合作,通过借鉴多元化的教育经验,推动全球视野下的教育质量提升,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外国语学院周春悦助理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陈湘蓉讲师就发言内容进行点评,她们从历史机构名词的演变、到当今留学所面临的契机与挑战以及国内外高校合作具体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讨论。

 

 

本次圆桌论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结束。这次论坛不仅是中法教育合作过去与成就的见证,更是为当今与会者提供了探讨高校国际合作的新契机,为未来合作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中法两国在教育与文化领域携手,必将开创更加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