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稿件来源:中大人文社科 发布人:杨红彬 发布日期:2024-12-01

2024年11月30日,由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广东省重点智库)主办,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中国自贸区港研究智库联盟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创性、集成式探索”为主题,汇聚国内研究自由贸易试验区领域的领军学者,吸引国内超40个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代表、超150人参会,共同研讨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开放模式,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集成式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一、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教授主持,广东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自贸办主任张劲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教授出席并致欢迎辞。

 

张劲松厅长在致辞中指出,广东自贸试验区在今年迎来了成立九周年的重要节点,在过去的九年,广东自贸试验区推出多项创新成果,涵盖了投资、贸易、金融、粤港澳合作等多个领域,并不断突破创新边界,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创新模式,构建起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与产业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自贸区的创新实践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显著推动了外贸和外资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在未来,广东自贸试验区更需要携手并进,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冀祥德社长首先代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3~2024)》的出版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对蓝皮书的研创团队表示了热烈的祝贺,指出蓝皮书不仅是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结晶,更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深化与升级的重要参考,“自由贸易试验区蓝皮书”作为社科文献“皮书”系列矩阵的新成员,丰富了皮书系列在宏观经济与战略发展研究领域的成果,进一步彰显了皮书系列在咨政建言方面的独特价值。

 

谢伟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次论坛以此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必将为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南沙紧紧围绕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使命,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谋改革、求突破,形成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一是制度创新活力迸发,二是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增强,三是与港澳合作纵深推进,四是科技产业互促双强。最后,他表达了与各兄弟自贸片区互学互鉴、携手共进,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探路的希望。

 

李善民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十一年来,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精彩的华章,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已成为自由贸易区港领域学术交流、政策研讨、经验分享、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之一。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目的是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自贸试验区首创性探索在现实中落地并产生效果需要贯彻落实好中央提出的推进制度型开放的精神,引导基层管理部门和市场主体在货物贸易、数字贸易、人员跨境等方面进行高水平压力测试,形成一批首创性创新成果,最终向其他地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集成式探索在实践中运用并发挥作用,需要紧紧抓住新兴产业这条“新赛道”, 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中遇到的难点和堵点,进行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的资源整合,实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态势,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论坛现场

 

二、主题报告

 

在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广东决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胜兰教授主持,南开大学讲席教授、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原副校长佟家栋,深圳大学开放与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广东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巡视员李思敏发表主旨演讲,精彩纷呈。

 

佟家栋教授发表题为“自贸区改革的关键一步-集层性改革”的主旨演讲,从微观角度把滨海新区融资租赁作为切入口,以东疆港自贸片区为典型案例,介绍其根据自贸区融资租赁业务的需要逐步打通业务运行的堵点,实现系列性制度改革的经验与挑战,生动阐释了融资租赁如何推动天津先进制造业研发创新基地的建设,实现首创性、集成式制度创新。

 

顾学明院长发表题为“加快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自贸试验区首创性、集成式探索”的主旨演讲,从宏观角度先解读了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发展新趋势,并介绍了目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规则的实际成效,列举出三大对策建议:一是深化改革,加大对通行规则对标力度;二是扩大开放,在优势领域抢占规则主动;三是促进发展,贡献数字、绿色规则方案。

 

李思敏会长发表题为“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领域首创性、集成式探索”的主旨演讲,首先讲述了党中央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机制体制作出的重要部署,接着指出应从三个方面持续推进:一是紧盯基础和关键领域,强化金融改革开放措施的集成性;二是聚焦绿色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等前沿领域,推出一批首创性的金融开放创新成果;三是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领域首创性、集成式探索的思考。

 

 

三、“2023-2024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颁奖

 

接着,董淳锷教授主持“2023-2024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颁奖环节。围绕“创新性”、“操作性”、“契合性”三大原则,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组织专家团队对2023-2024年度全国自贸试验区的优秀案例进行评选,最终遴选出“2023-2024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广东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自贸办主任张劲松,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教授为十佳案例获奖片区进行颁奖。

 

“2023-2024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颁奖

 

获奖案例分别是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片区(以跨境直播助推文化贸易出口新模式)、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片区(开展跨境电商便利化与合规化)、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自贸片区(会展+商务助力企业“出海”东盟)、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一带一路”税之家国际税收服务新模式)、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金融科技赋能跨境电商出海,建立跨境收款新模式)、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集成创新打造国际基金港)、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开门接电”实现快速零成本接电服务)、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自贸区空中政务走廊平台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创设“声明公证、依约履责”机制)、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自贸区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及相关管理制度)。

 

“2023-2024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四、《2023-2024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发布

 

十佳案例颁奖结束后,由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李胜兰教授主持,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教授发布,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教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教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李胜兰教授、董淳锷教授、史欣向副教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分社路红编辑揭幕,正式发布《2023-2024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

 

《2023-2024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1月

 

全书分为总报告、政策法规篇、专题篇、区域篇和国际借鉴篇五个部分,共14篇报告。总报告回答了如何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要问题,它不仅系统总结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形势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成就、制度创新进展,还深入剖析了当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阶段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总体思路。该发展报告是介绍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成就和经验的诚意之作,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五、院长论坛

 

院长论坛环节由董淳锷教授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南研究院首席专家、国际经贸学院国际贸易系崔凡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教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陆菁教授围绕主题做了精彩演讲。

 

崔凡教授发表题为“以两个提升战略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演讲,指出在新形势下应扩大制度型开放,通过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与尽量多的贸易伙伴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落实自贸区提升战略与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以对接为手段,实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目的。

 

尹晨教授发表题为“对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几点思考”的演讲,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新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要求、供给新的生产关系以及改革已有的生产关系四个层面进行阐述,提出要从“帕累托改进”的改革到非“帕累托改进”的改革,从而进一步推动生产关系和新质生产力相统一。

 

陆菁教授发表题为“新加坡引领数字经济协定与中国自贸区港数字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的演讲,围绕AI与国际贸易发展及政策变化,探讨了各国出台的数字经济管理政策,分析借鉴新加坡主导的数字经济协定,指出中国自贸区港应对标数字贸易制度核心规则,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

 

六、中国自贸区港研究智库联盟新成员单位证书授予仪式

 

紧接着院长论坛,中国自贸区港研究智库联盟秘书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史欣向副教授主持中国自贸区港研究智库联盟新成员单位证书授予仪式。

 

该联盟的建立,旨在搭建一个促进自贸区港研究智库间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汇聚各智库的专业智慧与力量,共同为自贸区港发挥其在改革中的试验田作用,以及推动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与决策参考。随着新成员的加入,智库联盟犹如注入了新鲜血液,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在这一重要时刻,中国自贸区港研究智库联盟主席、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教授为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云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三个新成员单位的代表们授予了联盟成员证书。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联盟力量的进一步壮大,也预示着未来在自贸区港研究领域将涌现出更多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为推动自贸区港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中国自贸区港研究智库联盟新成员单位证书授予仪式合照

 

七、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环节由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教授主持,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小华、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董淳锷教授围绕大会主题发表演讲。

 

陈小华副主任发表题为“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支持‘五个图强’”的演讲,讲述了“五个图强”(“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数图强”“向绿图强”)的丰富内涵,并详细介绍了市场准入特别措施与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南繁种业、深海产业、航天产业、数字经济、低碳产业)的支持关系以及具体措施。

 

董淳锷教授发表题为“自贸试验区市场监管机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主旨演讲,介绍了自贸试验区市场监管机制改革的背景、主题、目标及其实质,对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进行了对比分析,阐释了市场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的标准,对市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完善提出对策建议。

 

八、主任论坛

 

随后的主任论坛环节由李胜兰教授主持,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涛、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政研室主任吴瑞坚、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管理委员会自贸创新发展局伍志慧局长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主任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