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 学干合一,助推学校人文社科事业繁荣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处党支部开展十月组织生活

发布人:杨红彬 发布日期:2024-11-01

10月25日下午,人文社会科学处党支部全体党员同志在中山楼408会议室开展10月党支部组织生活。此次组织生活包含理论学习和主题讲座学习。理论学习由党支部书记陈诗诗同志主持,支部全体党员参会,群众列席会议。

 

 

支部开展理论学习

 

会上,蔡珊珊同志首先带领全体党员同志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教育》。她首先介绍了该书的结构框架和主要篇目,重点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和202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我们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蔡珊珊同志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体会,《论教育》一书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阶段性总结,又开启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书对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把我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孙琛同志带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她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总书记回信的背景以及回信的主要内容,总书记在回信中充分肯定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教育成果,并对全校师生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她结合所在岗位谈了三点启示:第一,不论是做新闻传播也好,还是高校教育也好,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高校的使命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第三,高校的发展,还要突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和担当。作为学校文科学术科研管理服务部门,孙琛同志认为,在宣传工作中应从强调文科的重要性、展示各学科的应用价值、突出学科交叉的创新点这三个方面去着力,以文科宣传工作助推学校文科事业的发展。


祁婧汝同志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她首先通过一段视频带领大家回顾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0年的发展历史。随后,她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史,深刻阐释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系统总结了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重大成果,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祁婧汝同志谈到,要深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讲话内容,要从两个结合的高度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同时在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科研人员的诉求和建议,以严谨的态度和规范的程序行使我们的职责,规范工作流程。


何琬冰同志带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她先带领大家重温了讲话原文,着重谈了三点认识:第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存在是有历史的必然性的,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政治制度;第二,十八大以来,我们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势任务,坚持在实践创新基础上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第三,讲话系统地重申了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她表示,工作中各位同事都会接触到与政治协商有关的课题,学校文科也有部分学者是民主党派人士,深入学习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有助于协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理论学习之后,全体党员同志前往永芳堂233会议室参加“海洋环境史视域下的‘中山大学极地'号北冰洋科考报告”主题讲座。

 

支部参加主题讲座

 

讲座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费晟教授主讲。“中山大学极地”号是中国继“雪龙”号与“雪龙2”号之后第三艘破冰科考船,也是中国高校第一艘破冰船。2024年7月26日至10月8日,“中山大学极地”号从广州出发至北冰洋开展了首次极地综合科考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费晟教授全程参加了本次科考,他从海洋环境史的角度切入,结合本次极地田野考察的亲身体验,分析海洋环境史视域下此次科考活动的内容与价值,并探讨环境史跨学科研究的前沿。这是我国首次组织历史学者参与正式的北冰洋科考活动,用行动践行了人文学科在跨学科交叉科研方面的重要价值,激励处内同志坚定做好文科管理服务工作的决心,助推学校文科事业向下一个百年迈进。


人文社科处党支部通过每月组织生活,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深入的交流探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提升科研管理服务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