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考古与中华文明”高端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4年9月27~30日,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主办的“华南考古与中华文明”高端学术论坛在中山大学南校园召开。来自中山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文博单位的54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

9月28日上午,会议在中山大学南校园学人馆四楼12号会议室正式开幕。开幕式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党委书记陈险峰主持,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余成普、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郑君雷先后致辞。谢湜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指出本次会议是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的一场学术盛宴,并感谢了长期支持中山大学考古学科的前辈学者。同时,相信此次会议能为中大考古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启示。余成普首先表达了对与会嘉宾以及会务人员的感谢,指出华南考古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最具代表性的研究领域之一,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此次论坛旨在促进学术交流,与学界共同推动华南考古学的学术研究,助力中山大学考古学科高质量发展。郑君雷表示中山大学考古学的发展面临着小体量办学的挑战,应注重地域特色和人才培养。近年来,中大考古在岭南地区、北方地区以及国际上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展现了小体量办学的亮点和潜力,期待未来得到校领导的更多支持和重视。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家瑶研究员以《伊和淖尔北魏墓群M1蓝玻璃碗的来源商榷》为题,中国国家博物馆安家瑗研究馆员以《从<安志敏日记>看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历史》为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魏坚教授以《新时代中国高校考古学科建设的思考》为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曹兵武研究员以《再谈文化遗产时代的考古学——兼谈考古学的中国学派问题》为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向明研究员以《中华文明探源离不开珠江流域和岭南考古》为题,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全洪研究员以《白云山高 珠江水长:七十年来中山大学与广州考古点滴》为题作了演讲。
9月28日下午,大会下设“华南考古”和“中华文明”两个分会场,分别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马丁堂二楼中厅和一楼中厅举行,共有19位学者参与发言。从汇报的情况来看,内容涉及中山大学考古学科建设、各地考古工作与研究新进展、中华文明起源理论探索等,涵盖面广泛、理论水平深入、学术氛围浓厚,达到了促进学界交流、共同进步的效果。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还到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柏园、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参观,对广东考古的历史与进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4年是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作为华南唯一的考古学专业,中大考古素以立足华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使命。本次高端学术论坛,既为学界同仁提供了畅通的学术交流渠道,也为中山大学考古学展现学科建设风采,弘扬学科优良传统提供了舞台。本次会议的圆满结束,也预示着中大考古会在新的百年中继续奋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讲好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贡献中大智慧、中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