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需求与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 圆满举行
在中山大学和外语学科迎来百年华诞之际,2024年9月20日,由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国家战略需求与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在中山大学南校园圆满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王克非教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杰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明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胡安江教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教授先后作主旨报告;华南理工大学朱献珑教授、暨南大学蒲若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谷红丽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胡春雨教授、张欣教授、广州大学王晋军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张蔚磊教授等兄弟高校外国语学院院长参加圆桌会议。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教授,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张东蕙,副院长王勇教授、王桃花教授,国际翻译学院周慧副院长,兄弟院校及本校师生近50人与会。会议由王勇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谢湜副校长致辞。他首先向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中山大学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他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山大学及中大外语学科的百年历史,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外语学科建设面临的内部突破需求和外部压力。举办本次会议,以期通过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外语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发掘学科的新内涵,探索学科的边界,把握恪守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他期待大家在本次论坛中聚焦主题、深入研讨、碰撞思想、凝聚智慧,形成共识,推动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
常晨光院长代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对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中大外语学科具有深厚的学术传统和悠久的办学历史,名师云集,人才辈出。学科学系虽历经西迁、调整、停办、复办之沧桑,仍薪火相传,文脉有续。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新兴科技变革给外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带来巨大影响,学科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调整,期待大家贡献真知灼见,共同促进外语学科发展。
上午,王克非教授、徐杰教授、刘建达教授作主旨报告,分别由朱献珑教授、张欣教授教授、蒲若茜教授主持。王克非教授将外语专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背景及特征进行了阐述,并结合近几年学科发展的新动态进行分析,指出学科发展任重道远,但前途光明,值得期待。徐杰教授从语言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模式出发,指出研究选题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加工提炼后的理论精华写进世界人民的教科书里。刘建达教授从创新教育理论、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教学资源共享等六个方面分享了广外在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上的做法与经验。
随后的圆桌会议由王桃花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与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蒲若茜教授、朱献珑教授、谷红丽教授、王晋军教授、王克非教授、徐杰教授等分别分享了本校学科建设的积极探索,交流了学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探讨了今后的改革思路,互相启发借鉴。
下午,陈明教授、胡安江教授、常晨光教授先后作主旨报告,分别由谷红丽教授、胡春雨教授、肖明文教授主持。陈明教授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外语不是工具,外语是基础,并分享了北大在引领外语学科发展、扎实做好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做法。胡安江教授指出,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经济发展、时代呼唤做好顶层设计,结合本校实际找准学科定位及特色。常晨光教授从学科建设的守正与创新入题,以中山大学外语学科改革创新的探索、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为例进行了阐释。
随后的圆桌会议由周慧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守正创新——外语学科的内涵和边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胡春雨教授、杨炳钧教授、张蔚磊教授、肖明文教授、何清顺教授、黄洁教授、江晖副教授等分享了跨学科发展的经历及体会、对守正与创新的思考、师资队伍如何转型等,产生共鸣共识。
最后,常晨光院长作总结发言。他指出,通过六位专家的主旨报告和两个圆桌会议,与会专家深入交流了国家战略需求与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的热门话题,对外语学科如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如何把握学科的守正与创新、如何找准定位形成本校特色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碰撞了思想,形成了共鸣,达成了共识,对未来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非常有启发意义,期待大家继续共同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共同塑造新时代外语学科发展的新格局,共同推动外语学科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