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大 山高水长”学术科研育人系列活动:“时空变迁与人类家园——2024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年会”在珠海举行
编者按:
弦歌不辍,学术蔚然。2024年11月12日,中山大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为庆祝学校百年华诞,“世纪中大 山高水长”学术科研育人系列活动如约而至。自6月8日起,来自文理医工各学科的名师大家,邀您共赴思想盛宴。人文社会科学处官方公众号将为您呈现中大人文社科系列学术活动。这不仅是学术的庆典,更是精神的传承。敬请期待!
2024年7月26-28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山大学共同主办的“时空变迁与人类家园——2024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年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召开。来自国内百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和学生提交论文,参与交流。

7月27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系主任吴滔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及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张伟然教授分别致辞。谢湜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出席本次大会的学者表示欢迎。他表示,今年是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100周年。能在百年校庆到来之际承办这次学术盛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张国友研究员回顾了中山大学地理学取得的百年学术成就,对中山大学历史地理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做出高度肯定。


7月28日下午,会议闭幕式由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副系主任于薇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晓虹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系主任吴滔教授出席闭幕式并发言。陈春声书记对本次大会圆满闭幕表示祝贺。他表示,中山大学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立足大湾区区位优势,努力营造学科交叉交融的良好生态,推动人文社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闭幕式上还进行了谭其骧禹贡基金第六届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奖颁奖仪式,并宣读了《历史地理研究》优秀编辑奖。
本次年会举行了两场大会学术报告。27日上午,第一场报告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王元林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李令福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从宏观视角探讨了“人类文明的主线和历史地理学的使命”。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蓝勇结合自己的田野实践报告关于“中国历史交通地理研究的科学性问题”的思考。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侯甬坚教授的报告以“以人类家园视角,揭示人民大众的生存历史”为题,突出环境史学的重要地位。
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郭声波教授以“宋元时期对南海及南海诸岛的经营与管理”为题,重申在宋元时代,广东或下属海南岛地方政府已对南海诸岛管辖。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何凡能教授基于空间分辨率为10km的历史LUCC数据,分析了“过去千年中国农林草地的时空变化特征”。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吴滔教授以“全球与地方:金星门水道和近代香山的崛起”为题,突出了金星门水道在近代对香山崛起的重要作用。


28日下午,第二场报告由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龚胜生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朱海滨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张伟然教授报告了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会”的两则新史料,对中国历史地理学会的成立和发展有新的认识。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王社教教授以“陕西现存古旧地图的类型、编绘目的与价值评价”为题,对陕西现存古旧地图的类型、编绘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华林甫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清史地图集》广东诸图之研制编绘”,介绍了其最新编著的《清史地图集》 中广东诸图的研制编绘情况。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张晓虹教授汇报的题目是“声音景观的空间尺度转换:以近代花儿传播为例”,介绍了近年来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声音景观,在空间尺度的转变。
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吴宏岐教授则以“民国时期葡籍华商在广州房地产投资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题,介绍了民国时期葡籍华商在广州的房地产投资类型多样,使城市建筑类型增多,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广州城市与建筑的近代转型。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萍教授以“国图藏《西北队商路要图》绘制背景及相关问题释疑”为题,系统介绍了目前保留下来的这一地区唯一一幅草原驼队路网图的绘制背景,对于研究抗战时期日本对华经济掠夺、内蒙古草原的经济与环境均可提供帮助,也可为历史时期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借鉴。
围绕大会主题,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进行了专题分论坛报告与研讨和研究生论坛。
本次年会共设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经济地理与地域开发、历史地理文献与地名、历史社会文化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历史健康地理、地理学史、历史交通地理和古地图、GIS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10个专题研究小组。27场分组报告中160多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报告。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点评环节,亦是精彩纷呈。学者报告主题广泛,关注“时空变迁与人类家园”,彰显了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特色与活力。
研究生论坛共有来自11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6名研究生参与,以分组报告、评议和专家点评相结合,搭建交流平台,赓续历史地理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