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大 山高水长”学术科研育人系列活动:第六届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者论坛在中山大学顺利召开
编者按:弦歌不辍,学术蔚然。2024年11月12日,中山大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为庆祝学校百年华诞,“世纪中大 山高水长”学术科研育人系列活动如约而至。自6月8日起,来自文理医工各学科的名师大家,邀您共赴思想盛宴。人文社会科学处官方公众号将为您呈现中大人文社科系列学术活动。这不仅是学术的庆典,更是精神的传承。敬请期待!
2024年7月6日,第六届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者论坛(2024)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顺利召开。本届论坛是学校“世纪中大 山高水长”学术科研育人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和中山大学国家金融学研究院承办。论坛邀请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上海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广东金融学院(各单位不分先后)等众多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界同仁齐聚一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党委书记王彩萍主持,王彩萍书记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经济研究》编辑部副主任陈小亮在开幕式上致辞。陈小亮副主任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为本届论坛所做的精心筹备工作表示衷心感谢。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之一,对全球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作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这进一步凸显了能源环境、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加强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有三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二是有助于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三是有助于更好地培育绿色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希望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者论坛能够更好地凝聚全国范围内的研究力量,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黄新飞在开幕式致辞中代表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向莅临本届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黄新飞院长特别提到,今年是中山大学的百年校庆,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举办本届论坛,意义重大。黄新飞院长指出,能源环境问题是当前经济学科的重要话题,也是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亟需突破的领域。本届论坛收到了358篇高质量的论文,涵盖了能源体系、气候投融资、减排降碳等多个关键领域,最终精选出32篇优秀论文在六个平行论坛上进行宣讲。本届论坛将推动能源环境经济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为加快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现代化贡献力量。最后,黄新飞院长介绍了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和国家金融学研究院的历史发展和建设成果,对各界专家学者对学院和研究院发展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欢迎嘉宾们在论坛上共同交流思想、凝聚智慧。
主旨演讲
第一阶段主旨演讲报告由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李腾教授主持,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宋马林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分别作主旨演讲。
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宋马林以“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实现路径与政策机制研究”为题发表了演讲。宋马林副校长首先定义了生态产品,强调其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兼具经济属性,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产品和服务。宋马林副校长指出,目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四大主要问题:生态产权界定不清、价值核算方法不统一、资金来源短缺以及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生态产品价值体现在三重维度: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些价值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生态产品的整体价值。此外,全面深入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迫在眉睫,尤其是在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下,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现路径和发展模式。最后,宋马林副校长呼吁通过政策支持、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参与,共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目标。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以“近期能源电力低碳转型的新动态”为题发表了演讲。林伯强院长通过数据分析指出,自2020年以来,中国电力需求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需要将这一现象与2002-2005年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快速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分析。林伯强院长进一步分析了风电和光伏发电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增长趋势,指出尽管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增长迅速,但其增长速度难以长期维持在高水平,主要因为消纳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此外,AI技术发展对未来能源需求具有较大的潜在影响,进一步增加对能源供应的压力。在推进低碳转型的同时,需要确保能源安全,并应对因能源供应链变化带来的挑战。
第二阶段主旨演讲报告由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黄新飞主持,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杜敏副教授和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李腾教授分别作主旨演讲。
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杜敏副教授以“顶级期刊出版:与编辑对话”为题发表了演讲。杜敏副教授在演讲中分享了关于如何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宝贵经验。作为Energy Economics和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杂志的编辑,杜敏副教授强调了研究论文的选题、结构及投稿过程中的关键点。研究者应当将论文写作视为与期刊读者的“对话”,这种对话必须有趣、相关且信息丰富。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应明确研究问题,构建合理的理论框架,并进行深入的文献分析。在投稿过程中,建议研究者积极参与期刊审稿工作,通过团队合作和导师指导积累经验。投稿后的修改和反馈处理同样重要,研究者应认真对待评审意见,不断改进论文质量。
李腾教授以“通过抵押贷款违约和提前还款适应气候变化”为题发表了演讲。李腾教授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分析极端高温对住宅抵押贷款违约和提前还款结果的影响,探索气候变化对金融市场的潜在影响。这一研究通过分析来自Moody’s Analytics BlackBox的抵押贷款数据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天气数据,揭示了高温如何通过流动性约束和住房错配等渠道,影响家庭的财务决策。此外,该研究还发现,面对海平面上升和自然灾害风险较高的地区,高温天气对违约率和提前还款率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一发现强调了气候变化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潜在威胁,并呼吁政策制定者和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和投资组合再平衡中考虑气候风险。该研究为了解气候变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抵押贷款市场和家庭财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平行论坛在六个分会场同时进行,涵盖“环境污染治理”、“绿色供应链与绿色创新”、“减污降碳”、“绿色低碳发展”、“能源安全与能源体系构建”、“绿色金融与气候投融资”等主题。来自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院校的 32位参会者汇报了论文,并进行了互评和深入交流,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