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韩礼德文献中心学术沙龙第十九期成功举办
2024年6月25日下午17:00,“韩礼德文献中心学术沙龙”第十九期讲座在外国语学院韩礼德文献中心(外国语学院222室)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华和高楠同学主讲,讲座题目分别是“自我指称语中情感态度的历时和跨学科研究”和“基于语料库的汉语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连贯话语中的动词配价模式研究”。中山大学常晨光教授、王勇教授、何清顺教授、郭曼副教授等多位师生参加了此次沙龙。本次沙龙由中山大学语言学研究所主办,中山大学郭曼副教授主持。
郭曼副教授对主讲人王华和高楠同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王华和高楠同学现为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级和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何清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计量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等,现已分别在SSCI国际期刊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和Sage Open发表研究性论文一篇。
王华的报告首先介绍了自我指称语的定义,即第一人称代词,并指出自我指称语是作者介入学术语篇的重要资源,其使用往往蕴含着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紧接着,王华同学回顾了学界对自我指称语的研究,并指出了其在情感态度方面研究的不足。据此,王华同学自建语料库,用以考察自我指称语中情感态度的历时变化和跨学科差异。在充分整合基于词库的情感计量分析和自我指称语的功能框架基础上,王华同学揭示了不同学科作者在学术写作中提及自我时情感态度的历时变化以及其所实现的功能差异,并讨论了促成这些变化和差异的因素。

高楠的报告首先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症(AD)所导致的语言障碍症状的严重性,并指出了研究语言蚀失的重要意义。随后,高楠同学指出了现有研究对老年AD患者在动词配价方面的不足。据此,他基于依存句法框架,分析比较了老年A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健康年轻人在连贯话语中的动词配价特征,包括动词配价模式的总体分布、平均配价模式的静态和动态特征以及受动词支配词的句法概率分布。最后,高楠同学揭示了不同组别在连贯话语中动词配价特征的共性和差异,并指出了阿尔茨海默症是加速引发老年人语言蚀失的关键。

在沙龙的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围绕研究的相关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如何更好结合系统功能学理论、如何进行汉语动词的配价分析以及如何更好完善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