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十七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人:杨红彬

    2024年5月10日上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七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在文科楼310室举行。本次学术沙龙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承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炜教授、院长助理方珏副教授、朱亚坤副教授、张慧鹏副教授,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高贺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陈晓斌副教授,以及我院中青年教师代表和研究生近30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七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

 

    方珏副教授为此次沙龙致辞。她指出,举办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的初衷是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平等交流、共话学术,进而行稳向优地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伟大事业中来。去年学院获批成立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为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教师队伍的深层培养提供了更有作为的广阔空间。她希望广大青年教师能够加快专业转型与联通共融,将自身学科背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有机结合。本期学术沙龙展示了青年教师们深秉开放视野与理论勇气的可贵尝试。预祝此次活动报告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学术沙龙分四场进行,由朱亚坤副教授、周琦助理教授、李峥助理教授和于玉助理教授轮次主持,我院青年教师周寒、黄星星、王良慧、文净分别作学术报告。

 

    周寒助理教授以《数字时代的政党治理:治理变革、风险挑战及走向》为题作报告。她指出数据、算法与平台已然成为数字时代社会运行的新动力,并从规则、结构与支配方式三方面重塑了政党治理的新框架。面对技术迭代下政党治理面临的诸多挑战,务必要通过一系列变革来开拓和捍卫数字时代政党网络治理新阵地。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高贺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艺助理教授分别作评议。王高贺教授肯定了本报告选题的实践性、观点的前瞻性以及作者的文字功底,并从选题聚焦、问题意识、行文结构、论证效力、遣词规范、引用向度六个方面提出了详尽的意见。张艺助理教授对文章结构提出了优化建议,并提出可进一步聚焦政党治理的重大风险挑战,深化群众路线对突破数字治理传统模式的阐释等建议。吴炜教授作补充发言,他从中西方政党治理的核心差异入手,进一步强调了概念界定的精确性问题。

 

    黄星星助理教授以《乡土视域下的礼治及其现代适用——从传统文化的“两创”目标与阐释现状谈起》为题作报告。他从选题缘起、传统文化的“双创”目标与诠释现状、礼治在传统乡土社会中的生成与作用机制、礼治在当代乡土社会中的审查与适用四方面展开阐述。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慧鹏副教授、庄泽晞助理教授分别作评议。张慧鹏副教授肯定了本报告从阐释经典到回归日常实践的理论尝试,并指出需进一步明确定位,反思“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内在差异与时境变迁,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理性阐释而非形式嵌套。庄泽晞助理教授指出,本报告选题紧扣热点,文风富有特色,同时建议紧扣“双创”这一核心前提,加强对中国哲学的辩证性看待,并对费孝通《乡土中国》的写作背景与创作后记等展开分享。在自由交流环节,王高贺教授、方珏副教授和龙其鑫助理教授针对引注规范、概念解析、逻辑架构、表达措辞与思想史梳理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加强对历史概念的生成式而非静态化理解,关注研究材料的时效性与适用性。

 

    王良慧助理教授作题为《论抗日战争时期岳飞形象内在意蕴的演化》的学术报告。她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岳飞形象与事迹的诸多特质使其成为抵御战争的文化符号,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紧密结合中呈现出各有侧重的创编风貌。她还对“步岳词”、岳飞戏剧两大文艺创作形式作了丰富例证。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炜教授、赖锐助理教授作评议。吴炜教授指出,本文结构清晰,选题富有旨趣,行文通俗易懂,并建议加强对“意蕴”与“演化”的阐释,同时对部分遣词造句和论述重心再行斟酌。赖锐助理教授立足自身研究方向展开述评,认为本文选题抓人眼球、细节捕捉到位,并期待其进一步理清问题线索,实现从罗列材料到聚焦问题、分散重组的转变,进一步提升理论批判价值与演化脉络层次,促进传统符号的创造性转化。


    文净助理教授以《“两个结合”理论视域下的“政策试点”再认识》为题作报告。她指出,政策试点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治理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的重要体现,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政策试点”何以经久不衰提供了宝贵镜鉴。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陈晓斌副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龙其鑫助理教授作评议。陈晓斌副教授针对本文研究视角的合理性展开了深入探讨,简要剖析了中国传统知行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阶级差异与理论边界,并告诫青年教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研读,警惕对马克思主义解读的庸俗化倾向。龙其鑫助理教授对“政策试点”的马克思主义基因溯源提出不同见解,强调要牢守政治底线、尊重历史客观规律、深挖教材经典释义,避免生搬硬套与着力偏移。

 

    朱亚坤副教授向与会师生与工作人员致以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沙龙实现了思想交锋与学术启迪的有机统一,希望各位报告人将此行所获内化于心,精研细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伟大征途上行而不辍、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