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汉语(方言)文献语言研究论坛召开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中文系 发布人:杨红彬

5月11日,早期汉语(方言)文献语言研究论坛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中文堂召开。来自各地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论坛。 

 

 

论坛围绕早期汉语方言文献作了十九个会议报告,分别从音韵音系问题、句法语义问题、词汇问题、用字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场交流十分踊跃。本次论坛的一大特色,是学者们不管从文献出发,还是从现代汉语事实出发,都自觉将早期文献和现代语言事实密切相结合。如中国人民大学陈前瑞教授结合不同汉语方言和早期满汉文献用例,探究“来着”的来源和发展规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刘云教授结合近现代汉语的新材料,探讨了非企望惯常副词的路径、动因和机制。各位学者的发言为早期方言文献的语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以下图片为各位学者发言的现场情况。

 

论坛的最后一项议程为文献交流,香港都会大学的钱志安教授围绕方言文献数据库的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介绍了“二十世纪中期香港粤语语料库”的基本情况、建构过程和方法。林华勇代表项目组介绍了“清末民国汉语五大方言比较研究及数据库建设”的项目进展,并就其中“基础文献”的选定和研究问题向专家学者征求意见。与会人员对早期文献研究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热烈讨论,共同达成了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应重视“绿色”“共享”的共识。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同学们积极参与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