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增长目标竞争——基于全国统一市场视角的考察
2024年3月30日(星期六),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讲座(第六期)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马应彪堂成功举行。交流会由中观经济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实验室和中山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院主办、暨南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中心协办,交流专家为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刘淑琳博士。
刘淑琳博士此次交流的主题为城市经济增长目标竞争。刘淑琳博士指出,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是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现有研究证明了上级政府对下辖同层级地方政府的考核是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我国干部体系存在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流动的特征,地方官员干部有动机在全国范围内显示其相对优越的工作绩效。因此,对同层级跨区域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淑琳博士团队基于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实践,构建了在全国性统一政治劳动力市场下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竞争的逻辑框架与理论模型,给出了城市跨省域竞争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地级市经济增长目标会对全国范围内领先的竞争城市增长目标作出正向反应;相较于省外竞争城市,省内竞争城市对样本城市增长目标制定的影响更大;只有当样本城市具备与竞争城市竞争的资源与能力时,如GDP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属于同一行政级别、产业结构相近,样本城市才会对竞争城市的增长目标作出正向反应。此外,地方经济特征和地方官员特征会影响样本城市对竞争城市增长目标的反应。
刘淑琳博士的研究丰富了对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进一步探讨了新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从更多维度探讨了城市竞争的特征;就如何优化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体系、用多元的发展目标激励地方政府与官员转向“为发展而竞争”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在讨论环节,与会师生积极发言交流,就增长目标竞争的作用机制、地方政府竞争的经济绩效以及识别策略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徐现祥教授、张莉教授、杭静副教授、李小瑛副教授、薛畅副教授等多名师生参与了现场讨论。
最后,徐现祥教授总结发言,衷心感谢刘淑琳博士带来的精彩讲座。徐现祥教授指出,如何建立高质量目标体系,实现高水平目标协同,是政府引领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刘淑琳博士的研究展示了他们对于地方政府竞争和增长目标管理的深入研究,鼓励大家学习他们的钻研精神,用扎实的研究来回应社会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会后,与会师生亲切交流,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