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十六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人:杨红彬 发布日期:2024-03-15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加强思政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青年教师搭建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2024年3月11日上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六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在文科楼310室举行。本次学术沙龙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史教研室承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教授、副院长张浩教授、四史教研室主任朱贞副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天忠、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副教授吉辰、岳麓书社副编审李郑龙、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赵虎,以及我院中青年教师代表和研究生近30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六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

 

林进平院长为本次学术沙龙致辞。他指出,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有锻炼的机会、学术交流的舞台,学院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给他们搭建好平台。学术沙龙是学院凝聚马院教师、形成学术力量的重要载体。学术沙龙通过学术报告、学术评议和自由讨论的形式,在中青年教师间形成开放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学术生态,提升马院的凝聚力和学术贡献度。林进平教授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学术沙龙专精所长,并打破“思维缰绳”,多做自我批判,在对话中延伸思考边界,培养高远的学术眼光。

 

本次学术沙龙分三场进行,由朱贞副教授、胡光霁助理教授和李叶鹏助理教授分别主持,我院青年教师段美欣、段仁波、庄泽晞分别作学术报告。

 

段美欣助理教授以《武器装备现代化视野下的晚清南海战船演变研究》为题,指出南海战船是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重要缩影,研究南海战船的演变过程,有助于理解近代以来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特色与困境,为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建构南海安全新秩序提供镜鉴。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副教授吉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陈冰分别作评议。吉辰副教授全面而细致地从概念本身的界定、学术史的梳理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引用等方面进行点评。他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建议使用“广东舰船”而非“南海战船”。在文献档案引用方面,建议处理好文献溯源、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

 

陈冰助理教授从文章标题出发,提出晚清能否跳过近代化直接与现代化挂钩以及南海战船区别于北洋、南洋等地的特殊性体现在何处等问题。他认为文章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明确南海战舰区别于其他海域的特殊性;二是完善南海战船体系的历时性变化,补充与战舰相关的火力配备和战船寿命的内容;三是补充贞吉战船同时期战船的相关介绍。

 

在自由讨论环节,林进平教授立足于学术期刊编辑视角,就文章的标题、摘要和注释展开具体评议,强调文章的逻辑连贯性。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曹天忠教授就文章的逻辑与文章的深度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段仁波助理教授的文章《重塑身份的尝试:清季民初太虚对革命之因应》,以太虚法师为视角考察了清季民初佛教界人士对革命的回应。文章先是梳理了太虚是如何接受革命思想的,继而考察了太虚在民国成立后创办和参与佛教组织的史实,最后分析了太虚所提的佛教革命以及政教分权主张。

 

岳麓书社副编审李郑龙、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黄越泓分别作评议。李郑龙副编审指出文章应重点指向两个问题:一是“重塑身份”到何种程度;二是“革命”是为了发展什么。黄越泓助理教授在肯定文章选题新颖的同时,提出建议,一是把握好枝节与主线的关系;二是要凸显太虚个人与同时代其他人物的出彩之处;三是建议增加外国文献以及佛教历史哲学方面的文献资料。

 

在自由讨论环节,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赵虎副教授就文章的逻辑和史料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天忠强调,要强化问题意识,加强创新点的挖掘。

 

庄泽晞助理教授以《寻求新民主:中共党人的“训政”评议与道路探索》为题,指出自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身处不同历史情境,中共党人对“训政”的看法也各有不同。针对“训政”的思想基础、实际成效以至后续发展,也有取向各异的评析。这些丰富面相,共同折射了中国共产党寻求新民主的探索与斗争。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赵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龙其鑫分别作评议。赵虎副教授针对文章提出的四个建议:一是摘要与内容存要契合;二是文章第三部分应注重逻辑推理;三是扩充文章的内容,可以增加共产国际对我党早期人物的看法;四是文集不要引用过多。龙其鑫助理教授在肯定文章选题新颖的同时,指出陆定一能否作为代表,还有待斟酌。对训政的批评部分需要进一步补充民主党派的相关内容。曹天忠教授肯定题目具有讨论的张力,同时指出文章可改进之处:一是文章一级标题要使用恰当的引文形式;二是进一步改进引用文献;三是要处理好学术研究性与课堂教学性的关系;四是要区分具体名词在具体语境下的意思。

 

在自由讨论环节,朱亚坤副教授就文章结构发表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文章第三部分应补充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推进民主政治的实践、方向与理念等细节,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孙中山的“宪政”需要做一交代和说明。林进平院长从编辑角度指出文章标题意思要明了、摘要与文章内容要契合。

 

最后,朱贞副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表达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沙龙聚焦三个关键词,即“近代化”“革命”和“民主”。充分的交流探讨能够扩充我们对党史的了解和探索研究,获得更深层次的思考。目前三篇文章都可以更上一层楼,建议在吸收各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学术永远有提高的空间,如何做好学术是每一位学者终其一生需要努力的方向。至此,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六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