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处开展12月党支部组织生活理论学习

发布人:杨红彬 发布日期:2023-12-28

12月26日下午,人文社会科学处党支部在南校园中山楼409会议室开展12月党支部组织生活理论学习交流。党支部书记陈诗诗同志主持本次学习。

 

会上,支部成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以及总书记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等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大家谈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涉外法治工作涉及面广、环节众多,在国家法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确立了国家对外事务的基本原则和方针,为涉外法治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我国涉外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加强涉外领域立法工作。

 

结合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大家表示,国家目前在项目攻关方面明显提高了对涉外法治建设的关注度,鼓励学者们在相关领域出更多的研究成果。作为科研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加强法治意识,学法守法,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落实。

 

侯越同志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言的视频致辞。致辞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更加普惠繁荣、更加和平安全、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的“三大倡导”。一是倡导发展优先,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二是倡导安危与共,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三是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这为世界互联网发展治理提供了行动纲领、指明了前行方向。

 

党支部12月组织生活理论学习

 

在自由交流环节,支部成员交流分享学习体会。蔡潇男同志认为,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涉外法治建设领域大有可为。进一步完善涉外经贸法律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谈到如何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时,陈诗诗同志分享到,在国际舆论场上,我们要关注如何以有效的传播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让海外受众听得到、听得懂、能分辨、能认同。要做实国际舆论引导,用好国际传播渠道和平台,推出优秀对外传播产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要敢于、善于、科学地发声,破除一些西方媒体的话语霸权和有色眼镜,增信释疑,赢得国际舆论话语权。

 

对于每月支部组织生活学习,支部成员表示,理论学习与实际业务须双促双融,工作中要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既要锻造过硬的政治素养,又要提高实干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文社科学术发展规划和科管服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