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处开展11月党支部组织生活理论学习

稿件来源:中大人文社科 发布人:杨红彬 发布日期:2023-12-16

11月30日下午,人文社会科学处党支部在南校园中山楼405会议室开展11月党支部组织生活理论学习交流。

 

 

会上,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法学院副教授董淳锷同志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要从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

 

结合实际,董淳锷带领大家学习了涉外法制建设的现状和目标。他首先介绍了涉外法律制度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外法治的基础,发挥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随后,他回顾了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提高国际仲裁机构影响力、参与国际调解体系建立、法律服务“引进来”和“走出去”、对接国际规则等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他还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详细介绍了我校围绕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平台建设等多措并举地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特色道路。如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在全国首创港澳基本法博士点,并开设涉外律师和国际仲裁两个法律硕士项目;在课程设置方面,法学院从一年级起推行“涉外法治教学实验班”,开设十多门限选全英课程及其他任选全英课程了;在平台建设方面,与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教育厅等合作共建多个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和研究基地,努力打造以国际法治、湾区法治为龙头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品牌,聚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和国家涉外法治建设。

 

 

交流发言环节中,人文社会科学处党支部书记陈诗诗同志结合实际工作,分享了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涵的的理解,并探讨了人文社会科学处作为科研管理部门,如何以高质量管理服务助力培养信念坚定、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党支部其他成员也围绕主题做了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