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粤港澳暨东盟旅游研究与人才培养论坛成功举办
2023年12月1日至3日,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主办、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澳门旅游学院、广东省本科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与中山大学大湾区人文共同体重点实验室协办、粤港澳高校联盟支持的“2023粤港澳暨东盟旅游研究与人才培养论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转型中的旅游业——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提升”为主题,聚焦高层次旅游人才培养,旨在全方位探讨旅游专业研究生在校培养与业界培养问题,邀请了近三十位专家学者针对旅游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进行见解分享和交流。会议采取主题报告、圆桌对话、分论坛讨论等主要形式,吸引了来自中国粤港澳地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参与者,涵盖旅游、地理、管理、经济等相关学科,共同为旅游管理学科前景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开幕式
12月2日,开幕式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刘逸副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致辞。徐红罡教授指出,旅游学界及专家学者一直积极致力于推动旅游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申报,但旅游学科目前仍处在二级学科体系之中,研究生的培养和旅游人才需求匹配仍面临挑战。在当前学科体系和社会认知不利的背景下,找到属于本学科自身规律和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次会议希望推进学界对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升教育质量等问题的共识,为旅游管理学科发展和未来走向贡献力量。
主旨发言
12月2日上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作主题为《旅游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兼论远离社会和靠近社会》的主旨发言,保继刚教授以“阿者科计划”为例,强调“有为才有位”,希望年轻学者不仅要在文章上下功夫,更要关注和致力于解决国家性的、区域性的现实问题,强调既要远离社会也要靠近社会。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宋海岩教授作主题为《博士生培养体系的对比研究》的发言,宋海岩教授以对比的形式介绍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在博士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入学要求以及考核与进展等方面的异同,并指出不同体系各有利弊。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何莽副教授作主题为《跨行业多学科交叉背景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产教融合式培养改革》的主旨发言,围绕当前MTA培养的现状以及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两方面进行分享,介绍了学术导师与来自行业的学生之间的产教不匹配的矛盾,指出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要重视差异化发展与标准化学术训练的结合,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遵从教育规律、顺应发展趋势三点要求。
圆桌对话
12月2日,大会分别以“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变革与应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细节中的守正与创新”、“不同模式培养研究生的使命与路径”、“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挑战与突围”、“研究生‘全过程’培养管理的技术与艺术”为主题举办五场圆桌对话。
嘉宾发言
12月3日上午,来自马来西亚理工大学Amran Hamzah教授、印度尼西亚苏腊巴亚大学Astrid Kusumowidagdo博士、越南河内国家大学Pham Hong Long副教授以及泰国艺术大学Kreangkrai Kirdsiri教授作主旨发言。东盟嘉宾们通过介绍本国旅游教育发展的过程、开设旅游相关专业课程的学校数量以及授课类型来讲解当前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分论坛
分论坛由中文组和英文组两个平行会场同时进行主题研讨。与会者就“旅游管理研究生培养”,“旅游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旅游管理青年/领军人才成长”,“旅游管理课程建设”,“旅游管理教学方法”,“旅游管理国际合作”等相关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闭幕
徐红罡教授总结了本次论坛取得的重要交流成果。她表示,面对转型中的旅游业,培养与行业相匹配的高层次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挑战。徐红罡教授呼吁专家学者加强交流,在研究生教育、核心课程设置以及行业评价标准方面积极交流,为学科发展共同努力。
与会代表对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提供的合作平台高度赞扬,纷纷表示此次论坛通过听取领域知名学者及专业人士对高层次旅游人才在校培养和业界培养的有益经验,为新形势下高层次旅游人才培养打开了新视野。该论坛的常态化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中国-东盟旅游研究交流与合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路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