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中大人文社科“乐道·青年学人跨学科沙龙” 举行

发布人:杨红彬 发布日期:2023-12-11

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跨学科对话

 

为深入推动中大人文社科青年学人的跨学科交流,12月2日,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处与城市治理创新研究基地在南校园学人书境联合主办首期中大人文社科“乐道·青年学人跨学科沙龙。该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有组织科研”实现跨学科思想交流与成果产出,助力青年学人跨领域深度探讨,鼓励探索未知、拓展视野,促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首期沙龙围绕“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展开跨学科对话。沙龙邀请到《中国行政管理》《社会发展研究》《学术研究》三位拥有丰富经验的编辑老师与来自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旅游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法学院、博雅学院、岭南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等院系的青年学人开展深度对话。人文社会科学处陈诗诗副处长出席活动。城市治理创新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张潮主持沙龙。

 

陈诗诗副处长在致辞中对出席本次沙龙活动的专家和老师们致以衷心感谢。她表示,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推动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人文社科处也一直致力于做好各项服务,打造面向不同群体的分层次跨学科交流活动。该系列沙龙活动主要面向学校青年学者,通过联结校内外资源,为青年学者与各领域专家搭建起直接交流的平台,推动更多紧密对接国家重要战略以及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性成果产出。

 

本次沙龙上,来自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方芗、旅游学院副教授钟淑如、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起晓星作为引言人主讲;《中国行政管理》编辑高乐、《社会发展研究》副主编罗婧、《学术研究》编辑王冰作为与谈人进行评议;来自中大各院系的青年学人作为“中大跨学科对话青年学人”参与对话讨论。

 

方芗老师首先从农村清洁供暖改造问题出发,从“改造条件”和“政策落实”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地区“煤改”难现象的主要原因。她选取了“农村地区家庭的能源消费行为”作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基层治理主体在改造政策的推广实践中如何发挥推动作用,在社会实践方法所提出的关于可持续消费实践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系统资源禀赋和基层治理联系起来,构建起一个适用于中国农村地区清洁能源可持续消费的分析框架。

 

高乐老师从理论框架、核心思路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该研究最有意义的一点是对居民-需求端的观照,即如何让居民主动选择这样的能源消费方式。因此,后续可围绕这一重点展开,关注其中的治理机制和方式。

 

罗婧老师认为,该研究回应的两个问题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学科关切。她认为不同学科的交融正是促成了对同一个现实问题更完整、全面的理解;专业学术写作则建议选取其中某个具体的环节入手,以专业化来回应相关议题。

 

在对话环节,法学院兼博雅学院副教授陈颀老师建议可以通过比较在相似的基层治理主体构成之下,不同主体发挥作用的特质及关系的差异来深化。

 

张潮老师认为,论文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真问题”与“大问题”,一是需求侧的问题,即放置在拉动“内需”的大框架位置里去考察其系统影响;二是聚焦于创造性执行问题,也可以关注深层文化意涵。

 

钟淑如老师分享了她对我国城市菜市场长达7年的多点式田野调查经历,对如何实现中国城市菜市场可持续转型进行了探讨。她认为,菜市场既连接着食物系统中的参与者,提供生鲜供给的保障,也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粘合剂。近年来,菜市场转型可以概括为“问题化”和“关系化”两种模式,二者有所交叉。她表示,可以对菜市场等公共设施采取关系型治理,以菜市场为中心,再造和培育“居民-市场-社区-系统”的有机共生关系,由表及里、情境性地促进转型,为包容开放的城市提供沃土。

 

对话中,罗婧老师、王冰老师分别从研究视角和写作思路的角度对研究提出了修改建议。她们认为,从不同的改造方式所带来的差异性后果,会使行文更加顺畅和显著。就经验角度而言,“关系化”转型的菜市场不仅是对菜市场中已有关系的改造,“关系化”转型的成功表明我们是可以兼顾经济效率和情感渴望的。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曾娟老师认为,城市菜市场对于城市文化塑造而言,发挥重要作用。她建议可以从空间分布和空间分异两方面来考察和理解城市中菜市场的总体情况。

 

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徐翌茹老师结合自身跨学求学工作经历,分享了中、法两国菜市场在定位、摊位布局以及面向人群间所存在的异同。

 

沙龙现场

 

起晓星老师作为第三位引言人,从我国土地政策实地调查出发,聚焦部分地区耕地“只种不收”现象,立足于土地政策客体的属性特征,构建了制度成本视角下的 “标准设置-客体属性-制度空间-执行策略”分析框架研究土地政策执行问题。他认为,土地的“显性-隐性”特征与制度空间的双重匹配情况影响着土地政策执行策略及效果,在制度成本约束下可通过渐进调试达成预期政策目标;而渐进调试过程可以按照空间指标替换、空间规划调整、执行时间调整的顺序逐步推进。

 

高乐老师认为,文章的框架结构和案例分析没有分开,如果使用政策执行的视角去分析,可以先分析政策执行一般性的内容,再对案例具体分析。在研究视角上也可以从土地耕地保护本身去看土地政策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

 

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晶老师认为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是耕地质量信息不对称,需要进一步分析信息的属性,做一些微观层面研究,构建可靠的耕地质量评估体系。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张韵老师认为,可以考虑从农户的角度,呈现其如何通过自己的策略去完成任务以及只种不收的结果,有更好的现实意义。

 

本次沙龙的几位专家与谈人非常认真地从选题价值、问题意识、理论框架以及写作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想法,让引言人收获了宝贵的研究建议,对参与沙龙的其他青年学者而言更是从研究领域、理论视角以及现实关照延伸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新议题。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与论辩推动人文社科青年学人思考与成长,拓宽了学术视野,促进了成果的诞生,期待“乐道”系列沙龙能成为中大人文社科青年学人跨学科融合的又一品牌。

 

沙龙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