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态,大未来——2023年粤港澳高校图书馆联盟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

11月23日至24日,2023年粤港澳高校图书馆联盟青年学者论坛在广州中山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新生态 大未来”为主题,聚焦数字人文、资讯素养和创新服务等议题展开研讨,来自粤港澳三地成员馆的专家学者代表逾90人参加了论坛。
开幕式上,吴建中理事长(执行)回顾了任职期间联盟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并对联盟未来的发展提出期望,希望联盟能够传承精神、打造品牌、实现创新;文奈尔副理事长详细阐释了对论坛主题“新生态”与“大未来”的思考,寄语青年学者要持续保有想象力和释放专业活力;何文平副理事长代表论坛主办方表达了对与会学者的欢迎,同时回顾了三地图书馆的合作历史和坚实的合作基础,对未来的合作交流提出建议与展望。
主旨报告环节
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赵星介绍了“元宇宙”与未来学习中心的新进展,提出未来学习中心“元宇宙”场景的理论基础、建设模式与建设路径。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陈涛通过解读AIGC与多模态资源,提出文化遗产多模态知识表示模型,并介绍古籍互联互通平台的实践情况。
专题报告环节
专题报告第一场以“数字人文”为议题。澳门城市大学图书馆师丽梅介绍了澳门世界记忆学术中心的宗旨目标、特藏资源与活动详情;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叶健孚以历史报纸的计算器视觉分析为案例,解析了人工智能在数码人文中的应用情况;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潘辉解读了科学知识图谱视角下我国新兴信息技术研究的进展与趋势;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黄海茵介绍了“揭开卞赵如兰伏羲式古琴的历史痕迹”数字人文计划的实施过程与研究成果;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王志伟重点介绍了“地图中国”展览中的数字元素,并分享展览中的技术整合与挑战;中山大学图书馆王蕾、张琦、韩宇介绍了新文科发展背景下中山大学数字人文的建设探索;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谢汶诺、张卓希以“2026年研究评审工作”为案例,分享了如何利用可视化数据模型分析学术出版数据、支持大学推行研究评审及决策工作。
专题报告第二场以“素养及服务”为议题。澳门大学图书馆何尔特介绍了澳门大学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情况;暨南大学图书馆都蓝分享了元宇宙视阈下新生入馆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启示;深圳大学图书馆易晓娥回顾了深圳大学丽湖校区中央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历程与成效;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赵芷颖介绍了资讯素养教学4+1模式,并分享成效、不足与未来思考;香港大学图书馆梁欣谊、陈祉晴汇报了在GenAI助推时代下香港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推广教育的开展情况;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陈欣详细讲述了“思库推荐”项目的发展历程、日常运维、创新特色与成效经验;中山大学图书馆谢小燕、苏日娜、薛玉介绍了古籍智能化保护的内涵特征、内容框架与智慧服务实践情况;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黄真汇报了广州国家版本馆的馆藏建设、陈列展示,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最后,吴建中理事长(执行)作论坛总结。他表示,一场好的论坛就是一场好的展览会,本次论坛展示了各馆扎实的工作基础与创新的工作举措,讲出了各馆独具特色的好故事。未来,联盟将继续整合三地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与优势,不断深化三地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为打造“新生态,大未来”、助力湾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