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探寻中华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

稿件来源:中大人文社科 发布人:杨红彬 发布日期:2023-12-04

人文社会科学处党支部联合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历史学系党委、博雅学院党总支

赴广州国家版本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筑牢文化自信根基,11月28日,人文社会科学处党支部联合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历史学系党委和博雅学院党总支赴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开展“探寻中华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主题党日活动。

 

“探寻中华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主题党日活动

 

广州国家版本馆馆长、我校历史学系1988级校友张伟涛向全体到访的党员师生表示热烈欢迎;版本馆杨力副主任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版本馆的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版本馆采访编目部负责人、我校历史学系2020级硕士梁结榕全程陪同参观交流。

 

党员师生们跟随讲解员脚步,先后参观了“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红色印记 映照初心——红色广东专题版本展”“时代留声 传世之音——中国黑胶唱片版本展”“眼见——大美广东影像版本专题展”等展陈。书法、绘画、陶器、甲骨文、帛书等一批跨越千年的文化典藏,配合现代科技打造的沉浸式场景,让历史迸发出勃勃生机,徐徐讲述着源远流长又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故事;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让新时代的党员进一步明确了使命与担当,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参观结束后,党员师生们展开了进一步的研讨与交流。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委员、系主任助理罗成副教授介绍到,中华版本指的是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各类载体,同时还涵盖了其生产、制作、传播的相关设备和工艺,包括古籍、文献、图片、雕版、数字资源等多种形态。他认为,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烈的时代气息。他还与大家一起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他与大家共勉,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应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结合”,积极探索扎根实践的理论创新,积极参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中文系党委委员、系主任助理罗成副教授交流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历史学系博士后吴博在分享观后体会时谈到,作为一名科技考古方向的研究人员,在参观中他深切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进一步为传统文化的魅力所震撼。他表示,中华文明探源,需要坚持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科技考古大有可为。日后在科研工作中,他一定努力做好跨学科融合,充分结合自身学生时代理工科的专业学习背景,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促进文明传承,让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师生分享观展后体会

 

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王琤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师生,尤其是参加本次活动的文科院系师生,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要责无旁贷地扛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思想要义,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基铸魂,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文系党委书记王琤总结发言

 

通过本次活动,全体党员师生加深了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大家纷纷表示,要始终坚持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牢记使命,凝聚力量,让中华文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焕发新的活力,展现出新时代的风采。

 

 

 

 

 

各单位合影留念

 

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成立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汲取历史智慧更好走向未来的历史主动。

 

坐落于广州市从化区凤凰山麓、流溪河畔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占地面积24.6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3万平方米。建筑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设计理念,融合中华制式与岭南特色,从礼乐格局、大国气象、岭南风物、地域气候等角度对岭南传统建筑工法进行现代化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