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第五届年会在珠海圆满落幕
2023年10月20日至22日,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第五届年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顺利举行。本届年会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肇庆学院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大连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大连大学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区域国别学院(研究院)、福建江夏学院区域国别研究院联合承办,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吉林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联合协办,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特别支持。来自中联部、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等近百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本届年会,另有150多名进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区域国别演讲大赛复赛的学生与带队教师参加了比赛。

在年会开幕式上,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谢湜教授,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教授,高盟理事长常晨光教授,年会联合主办单位代表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教授、肇庆学院校长吴业春教授分别致辞。作为开幕式重要环节,高盟举办了中国区域国别学50人论坛成员聘任仪式和高盟顾问委员会主席、特聘首席专家、专门委员会和理事长会聘任仪式。年会开幕式上还发布了《中国区域国别学年鉴(第一辑)》(电子版)。首辑《年鉴》记录了全国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自2022年9月区域国别学入列《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的交叉学科门类以来,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机构建设、课题项目、论文著作、学术研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为各界了解、掌握我国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发展动态提供了权威参考。在《中国区域国别学年鉴(第一辑)》(电子版)发布仪式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高盟学术委员会主任罗林教授分别为中山大学和黑龙江大学授牌“《中国区域国别学年鉴》编辑部(南方)”和“《中国区域国别学年鉴》编辑部(北方)”。高盟学科调查与评价专业委员会还发布了“高校区域国别学学科竞争力指数”预告,该指数将通过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引导高校重视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些关键要素。
年会主旨发言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旨发言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赵可金教授主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博士以“关于世界格局重构与区域国别研究”为题,阐述了国际形势变化为区域国别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政府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大使探讨了区域国别研究助力新时代中国外交事业的意义与途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院长、现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教授探讨了建构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方向和路径。
第二阶段主旨发言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郑承军教授主持,多位来自区域国别学及其支撑学科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著名学者作了颇具启发意义的引领性发言。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王逸舟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韩东育教授,分别阐述了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内核与学科边界以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国际关系学科、世界史学科与区域国别学的交叉融合路径。
在大会环节,高盟还举办了区域国别学构建特邀案例报告会和首届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案例奖获奖案例分享会。西安外国语大学主持工作副校长王启龙教授、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坚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珩教授、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内容官徐一洁女士,分别就各自单位的区域国别本科人才培养、有组织科研、东南亚学学科建设、非洲学学科建设与地方发展互动以及区域国别学产学研结合,做了精彩的案例分享。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助理靳戈副教授,分别就上海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的“四力一体”理念与实践、北京大学“博望天下”区域国别研究博士生论坛这两个荣获首届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案例奖特等奖与一等奖的案例做了深入分享。本次年会专门设置案例分享环节,意在更好地启发其他高校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本届年会大会设置了三场圆桌论坛。其中“作为国际传播之友的区域国别学”圆桌论坛已于2023年10月13日以前会形式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教授担任圆桌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出席前会并发表讲话。“作为‘一带一路’之友的区域国别学”圆桌由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院长徐秀丽教授主持,该环节是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所取得巨大成就的致敬。“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的‘本科+研究生’阶段一体化设计”圆桌由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亚洲和大洋洲地区拉美研究理事会主席江时学教授主持。在平行论坛研讨环节,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创新、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区域国别学建设的国内外实践、支撑学科与区域国别学的互动等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
年会期间还举办了第二届“区域国别学青年教师高级讲习班”。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教授、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教授、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教授、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李鼎鑫研究员、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国际关系期刊专业委员会会长谭秀英编审、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原所长刘中民教授,分别就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创新、“一带一路”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如何分析国际形势、如何撰写咨政报告、如何撰写区域国别研究论文以及如何申报区域国别研究课题,做了深入的辅导,一百余名青年学者现场聆听。高级讲习班由中山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高盟秘书长助理张芯瑜主持。
本届年会还举办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区域国别演讲大赛,来自70余所高校的120名大学生进入现场复赛和决赛环节,经过激烈角逐,一名北京大学、两名山东大学的学生获得演讲大赛特等奖,另有若干学生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与三等奖。

在区域国别学入列交叉学科门类成为一级学科一周年左右之际,第五届高盟年会以“融合、启迪、共襄、共进”为主题,为国内高校与相关研究机构探讨区域国别学学科构建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直接的大型交流平台。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年会创新地举办了首届区域国别学研究成果展,以推动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和合作,还首设“青年学者优秀参会论文奖”,以激励和支持青年学者开展原创性、前沿性研究,发现、培养未来一代的区域国别研究人才。
2019年,在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指导下,中山大学携多家兄弟高校在全国首倡发起“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旨在推动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化、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经过跨越式发展,高盟已成为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领域创办最早、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品牌活动最多的学科和学术共同体。目前,联盟理事单位已覆盖159所高校的360余家院系与科研机构,其中含“双一流”大学60所,涉及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世界史、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一级学科。高盟创设的品牌活动除了高盟年会、全国大学生区域国别演讲大赛、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案例奖外,还包括中国区域国别学50人论坛、中国区域国别学青年50人论坛、全国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论坛、全国区域国别学刊物主编高层论坛、区域国别学全国青年教师暑期研修班、联盟倡议(系列)、《中国区域国别学年鉴》等。